十四年烽火,铸就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攀枝花市应急管理局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十四年烽火,铸就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畔的一声爆炸,震惊世界、惊醒国人。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抗战的序幕。当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是谁最先发出救亡图存的怒吼?是谁在“不抵抗”的阴霾下点燃燎原星火?又是谁将白山黑水间不屈的人民凝聚成钢铁般的脊梁?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回望这段烽火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一)危难时刻擎大旗: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怒吼

九一八事变枪声未歇,日本关东军的铁蹄踏碎了东北的宁静。面对空前国难,南京国民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最早发出宣言,最早吹响反抗的号角。九一八事变次日(9月19日)深夜,中共满洲省委在奉天(沈阳)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并发布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第一篇战斗檄文——《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史称“九一九宣言”)。

这份宣言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痛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并首次向东北工农兵劳苦大众发出震撼人心的号召:“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翌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不顾生死,将宣言散发张贴于奉天街头,与日军的布告针锋相对,给迷茫绝望的民众带来了希望之光。在随后的九天里,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连续发布五份宣言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殖民野心,并紧急号召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力量奋起抗击日本侵略。

(二)血肉长城聚伟力: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日洪流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如同火种,瞬间点燃了东北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怒火。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参与的反侵略斗争轰轰烈烈地展开。

工人阶级挺身而出:沈阳兵工厂拒绝为日军生产武器,大批工人携带器械离开工厂,加入抗日义勇军;中东铁路工人转移数百辆机车、车厢;吉海铁路工人扒铁轨、拆枕木、炸桥梁,破坏日军的交通线。

农民阶级奋勇抗争:多地农民组织反日会、赤卫队、突击队,发动秋收暴动、春荒斗争;庄河农民武装一度攻克县城,击毙日军少将森秀树;“红枪会”“大刀会”等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也纷纷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洪流。

青年学生呐喊疾呼:奉天、长春、哈尔滨等地学生率先罢课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表演说,抵制日货;流亡关内的东北学生成立“东北学生抗日救国会”,发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铮铮誓言。

爱国官兵奋起抵抗:辽宁高鹏振组建“镇北军”,耿继周组织第四路义勇军;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在中共党员协助下组建义勇军;邓铁梅创建第28路义勇军;吉林、黑龙江的东北军爱国官兵也纷纷举起义旗,马占山将军的江桥抗战更是震动中外。

在东北抗战风起云涌之际,全国范围内的全民族抗战浪潮也澎湃汹涌。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汉口等地的工人、学生、市民、工商业者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和请愿活动,强烈抗议日军暴行。

工商界积极抵制日货,上海等地商会发起“彻底对日经济绝交”运动,有力打击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文化界人士组织反帝联盟,创作大量唤醒民族意识、鼓舞抗战的文艺作品;海外华侨心系祖国,各地侨团和个人踊跃捐款、捐物甚至捐献飞机,并组织抗日救国义勇军回国奔赴战场。

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战,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严寒、饥饿和敌人的围剿,时刻考验着东北抗日联军——这支在党领导下的核心抗日武装。东北抗联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军事纲领、斗争策略和各项政策都深刻体现了党的抗日主张。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林海雪原中,抗联将士们缺衣少食,只能以草根、树皮甚至棉絮充饥。杨靖宇将军战至最后一人,牺牲后胃里只有棉絮、草根和树皮;赵一曼受尽酷刑,就义前留下“用实行来教育你”的泣血遗书;冷云等八位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宁死不屈,毅然投入乌斯浑河的滔滔江水……

这支英雄队伍,在最艰难的时刻,顽强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精锐,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以铮铮铁骨团结对敌,形成坚不可摧的抗战意志。

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东北十四年抗战的坚持与发展,更无法凝聚起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伟力。

(三)缅怀先烈凝巨力:书写新时代伟大荣光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十四年血与火的岁月,留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启示和永不熄灭的精神力量。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抗战期间,3500万军民的巨大牺牲,铸就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当我们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凝视残历碑上的弹痕,追忆杨靖宇将军的壮举,心中升腾的是对先烈无尽的崇敬和永恒的缅怀。历史不容忘却,英雄永垂不朽!

十四载浴血奋战,淬炼了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八十载砥砺奋斗,铸就了今天的盛世华章。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历史担当,永远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珍爱和平,捍卫主权。十四年抗战警示我们: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必须依靠强大的实力来捍卫!今日之中国,东风浩荡,鹰击长空,辽宁舰、山东舰劈波斩浪,歼-20翱翔蓝天……我们珍爱和平,更要居安思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审核: 杨世杰   责任编辑: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