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稳收入增,一地多产出

——永兴镇的新“稻”路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12-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草莓丰收,新胜村雷堡坪组的分拣棚里笑声一片。

  12月下旬,冬日暖阳照在省道S221沿线,盐边县北部永兴河两岸的江西村、新胜村到处都是农事忙碌的场景,成群结队拉线开沟打底的村民,新鲜的草莓在地里装箱发往外地,培育嫁接西瓜苗的大棚里人声鼎沸……

  这样的热闹场景,得益于永兴镇抢抓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浪潮,盘活土地经济,激活土地效能,坚持内做大外引强,探索“粮稳收入增,一地多产出”的农业新格局,吸引外来户“飞地淘金”,参与全镇特色农业发展。

  活用政策,筑好现代农业“巢”

  永兴镇是盐边县种粮大镇,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分别占盐边县的15%、15.6%,耕地大部位于河谷坝子及二半山区。近年来因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低等原因,不少农户家的耕地只种植一季水稻或者一季小麦,部分土地出现闲置现象。

  为做好粮食生产,永兴镇创新思维,逐步探索既杜绝土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又为农民致富增收拓宽渠道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永兴镇活用国家政策红利和项目资金,打牢农业基础,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在盐边县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获得乡村振兴先进县奖补资金2500万元,对种粮大村江西、新胜为主的2万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了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设施的提质增效;新建稻菜园区综合服务中心、育秧中心,落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工程,配套了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开沟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模式;推进范坪大堰、永兴大堰以及永兴河堤治理工程,保障了全镇农田灌溉用水。今年在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及通组道路建设中,实施了17个项目,全镇9个村、34个村民组的路面全部加宽,完善了全镇从二半山区到河谷地带的枢纽道路61.439公里。

  以地招商,金凤凰带“资”入镇

  为提高土地效能,镇党委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共谋合作,并给予了优先办理各类证照、手续的优先政策。各村集体经济、专合组织、种养殖能手开展多形式招商,向市场发出“以土地、政策招引合作伙伴”的邀请。

  做服装生意的云南省曲靖人苟金宽、做农资生意的盐边人杨子金是最早前来寻求合作的外来户,苟金宽在永兴镇办起了家庭农场,先后在新胜村、箐河村种植草莓150余亩,带动周边70余户农户种植草莓近200亩,去年产值达到了240余万元。

  “镇上的这个创新很好,我们用一新换来了四新。”新胜村党支部书记李朝银说,外来户们带来了新资金、新产业、新技术、新信息,近两年仅在新胜村就投入了300万元资金,发展起了草莓产业,种植技术也快速在全村推广,到了销售季,还有专门的路径直发川内、重庆、贵州、北京、上海。

  记者获悉,目前,在江西村和新胜村约500余农户在种完大春粮食后,将土地以西瓜地每亩800—900元、草莓地每亩1600—1800元的价格,季节性流转给种植商,截至今年,已租赁土地约1400亩,效益162万元,初步形成了一季自种水稻、玉米(大春)、一季西瓜或草莓(小春)的循环模式。

  多季轮种,村民增收途径多

  12月20日10点过,新胜村雷堡坪组靠近河边的60亩地块上,青翠的草莓叶片像毯子一样铺开,36岁的杨子金指挥着20多名工人在地里采摘、大棚里分拣,每天600余件草莓发到全国各地。

  杨子金到永兴办农场刚2年,当初他看中了这里土地成块、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光照充足、工人好请。去年,草莓初挂果,卖了70余万元,但除去每亩1800元的土地租金和30多万元的人工费,他没挣到钱。“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50万元到200万元。”杨子金自信中透着喜悦,他准备明年的苞谷收割后,把苞谷卖给村里喂牛的村民,秸秆则还田,让土地肥力更足一些。

  杨子金承包的60亩地,分属雷堡坪组34户村民,在农场就近务工的村民高兴蓉、杜世荣家就是其中的两户。高兴蓉告诉记者,她家2亩多地,每年可以收到近4000元租金,自己在农场务工4个月,每天至少收入100元,一年下来,家里仅这一项收入可以达到16000元。记者了解到,全镇1400余亩季节性流转土地,每年可为农户带来务工收入196万余元。

  随着永兴镇种粮土地流转新模式的推进,“飞地淘金”已不仅仅是外来户们的专利,镇上不少的村民也开始当起了农场主,江西村长田组43岁的村民卢先菊流转了本村7户村民家的14亩土地,今年实现了一年三熟,轮种了一季西瓜、一季水稻、一季莴笋。

  (上接1版)卢先菊家3亩地建起了6个西瓜育苗棚,请了广西专门嫁接西瓜苗的团队为她管理,2个多月后,大棚里价值22万元的西瓜苗将移栽到本村及邻村200多亩西瓜地里。

  “一个好思路,直接带来蓬勃发展的好势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大亮告诉记者,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求,全镇将继续探索“粮稳收入增,一地多产出”的农业新格局,在9个村,结合区位、海拔、小气候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加大季节性土地流转力度,尤其要加大中高山区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让土地资源持续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记者 梁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