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四)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白鹭翩跹。 (林东军 摄)

  环境好不好,动植物最知道。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时近冬日,攀枝花本土摄影爱好者林东军又背起相机隐入山林拍摄。他用10年时间拍下了上万张鸟类照片。他将跟踪拍摄的鸟类照片整理成图集和视频发在公众号上,收获了无数粉丝点赞关注。

  这一次,林东军前往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境内的腊冬水库。两年前,他曾在这里拍摄到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彩鹮身披深栗色带闪光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绿色的金属光泽,富贵典雅。这种鸟类在我国数量极其稀少,曾长时间没有被人观察到,在攀枝花观察到彩鹮尚属首次。自2020年拍摄到彩鹮,林东军每年都来等候彩鹮和其他珍稀候鸟的光临,先后拍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黑颈鹤。

  “11月份左右,近一点的候鸟已经飞来了。整个冬天我要来好几次,一待就是一整天。”林东军说,自己2012年左右开始拍摄鸟类,鸟儿的灵动为他的拍摄题材增加了灵感,二滩水库、公园、湿地、金沙江边、大黑山上……背着10多公斤重的摄影器材,林东军的足迹遍布攀枝花的山山水水。

  “刚开始只能拍摄到十几种珍稀鸟类,近几年,迁徙至攀枝花的候鸟越来越多,珍稀鸟类能观测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达百余种。”林东军拿出自己这几年拍摄的鸟类作品分享给记者看,“通过拍摄鸟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攀枝花生态环境的变化:水质肉眼可见变得清澈,植被覆盖率逐年增长……你看,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和2018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角度取景,背景呈现的画面色彩完全不同,2018年拍摄的这张天更蓝水更绿,这就是生态变化带给摄影师的惊喜。”

  截至2021年9月,我市境内有野生动物464种(不含昆虫纲),其中鸟类325种。在林东军的镜头里,有白鹭、彩鹮、池鹭……10年来,从山林到湿地,从金沙江沿岸到湖泊,林东军的镜头记录下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也记录下攀枝花10年来的生态变化。

  与10年前相比,攀枝花市二氧化硫浓度降幅为77.3%,二氧化氮浓度降幅为31.5%,PM10浓度降幅为52.9%。2012年以来,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2.6%以上。今年1-9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较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林东军表示,自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更是一名环境保护者,“希望能以个人的力量带动大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不断巩固我们的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前段时间,在南山宾馆苏铁园里,铁树开出“红花”火出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打卡。南山宾馆苏铁园种植了攀枝花苏铁、贵州苏铁、红河苏铁等多个种类,花开正盛的刺叶非洲苏铁开出红色花朵,对很多人而言都是第一次见。

  现已退休的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原总工程师黄荣说:“刺叶非洲苏铁开红花实属罕见,不管怎样,苏铁的长势喜人也充分反映了它所生长的环境怡人。”

  苏铁历史非常悠久,是目前最原始的裸子植物之一,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其生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刺叶非洲苏铁又名锐刺大苏铁,1996年5月,第四届国际苏铁生物学会议在攀枝花举行,前来参会的津巴布韦苏铁专家将40粒苏铁种子赠送给攀枝花。当年8月,40粒种子在攀枝花公园苗圃播种后全部成功发芽。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科研开发科负责人李欢介绍,“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自然地理条件,苏铁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刺叶非洲苏铁开红花是由它的自然特性决定的。刺叶非洲苏铁在攀枝花比较少见,开红花也是很惊喜。”

  近几年,我市苏铁种植规模性增长,成活率可达100%,攀枝花苏铁由上个世纪的23.4万株增加到38.5万株,增长64.5%,充分印证了我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我市植物种类(包括引进)共有190余科近900属23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500种、草本植物700余种、藤本植物70余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制发了《攀枝花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二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等11处区域列为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巩固自然保护区面积149.9万亩,积极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修复治理等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8%。

  良禽择木而栖。如今的攀枝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显著提升,一些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指数”也持续增强。(记者 陈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