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叠金浪 粮药促双收 仁和区先锋村“坡改梯”工程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6-2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先锋村106亩村集体低效坡耕地蜕变成为层叠规整的梯田。(邹胜伟 摄)

  “过去这斜坡地,水、土、肥都留不住,只能种一季玉米,剩下大半年只能闲着。”站在焕然一新的梯田旁,太平乡先锋村村委会副主任沙国红感慨万千。如今,依托仁和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经过两个月建设,村里106亩低效坡耕地完成华丽蜕变——层叠规整的梯田取代了往昔的坡地,耕作模式与产值迎来增长。

  这片土地蝶变的奥秘在于“粮药轮作”。沙国红高兴地介绍:“现在农机可以直接开进地里作业。10月种滇红花,次年2月采收;4月接着种玉米,9月就能收获。一年两季,亩均产值预计能达到3000到4000元。”这相比过去仅种一季玉米、亩均产值约900元的情况,增收前景显著改善,让村民们信心倍增。“‘坡改梯’主体工程今年4月开工,现在已经完工了。”他补充道。

  蜕变不止于土地形态。太平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邹胜伟详细介绍了后续支撑,将配套建设1750米排灌沟、466米挡墙护坡和1862米田间管网,并购置旋耕一体机、粉碎机等农机设备,目标是实现高效耕作与秸秆粉碎还田。“我们还将组建农事社会化服务队,专门负责红花的种植、销售和农机服务。”邹胜伟表示,这些措施将显著改善农田基础条件,提升耕作效率,同时带动村民务工增收。

  据了解,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涵盖农业产业升级与文化服务提升两大核心。在产业上,重点推广“粮药轮作+种养循环”模式;在文化上,将建设民族文化场地、完善公共照明等设施。项目旨在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同步挖掘、传承和保护特色民族文化。全部项目建设预计于今年10月完成。(周娟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审核: 吴禹涵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