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进果园”的变革

——太平乡革新村探索“鹅果共生”模式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6-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在芒果地除草的三特鹅。

  芒果树下,成群白鹅低头觅食。在仁和区,这些被村民称为“鹅司令”的三特鹅,正以“除草工”和“致富能手”的双重身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6月11日,革新村马鹿山孵化场内,今年首批完成脱温孵育的三特鹅苗被村民争相认购。村党总支书记王江介绍:“今年孵化园的第一批鹅苗共培育了1500只,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5万元,一年两批投放田间,预计全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9万元,为老百姓增收近50万元。”

  这场“鹅进果园”的变革始于2019年。彼时,拥有万亩芒果园的革新村面临产业单一的困境。村“两委”考察发现,三特鹅不伤果树、不毁果实,决定引入首批200只鹅苗开展林下试养。

  王江说,试养结果显示,三特鹅生长快、食草性强、产蛋量佳,非常适宜本地养殖。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马鹿山孵化园,为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太平乡农业农村综合事务中心副主任郑周奎算了一笔生态经济账:“经试验,每亩果园精准投放8只鹅,可清除全部禾本科杂草,而人工除草亩均需300元。饲养8只鹅5个月后,按每只160元市价售出可增收1280元,同时节省除草成本。”

  农户柯井泉是直接受益者。在其芒果园内,鹅群活动区域“寸草不生”。他坦言:“往年除草需支出1000多元,今年这笔费用全省了。”尝到甜头的他计划再购140只鹅苗,柯井泉说:“只要销路畅通就继续养,今年这批鹅预计能卖5万元。”

  鹅产业链条也在持续完善。三特鹅成熟后,通过两条渠道销售: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对接屠宰企业收购鲜鹅;西区定点餐饮店专供。因兼具肉蛋兼用特性及林下养殖优势,其售价比普通鹅每斤高1至2元,市场反响良好。

  从单一芒果产业到“鹅果共生”生态模式,革新村探索证明:这群林间穿梭的“鹅司令”,正用实实在在的效益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车东洪 文/图)

审核: 郑淇夫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