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服务业规划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1-11-17     来源:攀枝花市商务局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0一七年九月

 

 

 

 

前  言 - 6 -

第一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回顾 - 7 -

第一节  攀枝花市服务业“十二五”取得的成就 - 7 -

第二节  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0 -

第二章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环境 - 12 -

第一节  发展机遇 - 12 -

第二节  面临挑战 - 13 -

第三章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思路 - 15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5 -

第二节  发展原则 - 15 -

第三节  发展定位 - 17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 18 -

第四章 攀枝花市服务业空间布局 - 20 -

第一节 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 21 -

第二节  区县服务业发展引导 - 23 -

第五章  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 25 -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导性产业 - 26 -

第二节  稳步提升支柱产业 - 43 -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 56 -

第六章 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重大工程 - 70 -

第一节  平台建设工程 - 70 -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工程 - 71 -

第三节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 72 -

第四节  集聚发展工程 - 72 -

第五节  品牌塑造工程 - 74 -

第六节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75 -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77 -

第一节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 - 77 -

第二节  创建良好发展环境 - 78 -

第三节  推动重点项目实施 - 79 -

第四节  加强发展要素保障 - 79 -

第五节  强化技术人才支撑 - 80 -

 

 

前  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层次和水平,是“十三五”时期攀枝花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重点,在新常态下建立和完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对推进中国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四川南向门户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四川省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攀枝花市商业网点规划(20112020年)》,编制《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是落实《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编制攀枝花市服务业领域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未来五年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期间服务业
发展回顾

第一节  攀枝花市服务业“十二五”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高点起步、高位求进”的工作要求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优化消费环境,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产业发展稳步增长,经济贡献逐年增加

201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2.8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53.4%,年均增长8.9%,超规划目标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5%,相对“十一五”末的22%占比有所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13.7%上升为2015年的18.3%,呈现稳步上升势头。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现代服务业主导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年度贡献税收逐年提高,至2015年占三次产业贡献税收的42.7%,相对2012年的35%较大提升。

1 攀枝花市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二、商贸活动有效开展,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十二五”期间,积极组织组织400余户企业参加京交会、昆交会、食博会、西博会等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会展活动,向外广泛推介钒钛铸件、苴却砚、国胜有机茶、芒果等我市特色产品。市内积极举办餐饮、住宿、美容美发达标创优评选、“迎春购物月”、啤酒节、家电通讯和汽车展销等展会活动,会展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2014年举办的钒钛交易博览会,成功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800余家,实现贸易交易额418亿元,有效拉动了我市内外需求增长。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一五”末的143.44亿元增加到286.2亿元,年均增长14.8%。全市限上商贸企业从2010年的132户增加至2015年的265户,企业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更强。2015年互联网零售实现1916.3万元,体现出起点高、增长快的特点。

2 2011-2015年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三、市场投资增长迅速,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2015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8.0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61.8%,“十二五”时期投资总量增长196.7%,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金海开元名都、味千拉面、屈臣氏、如家快捷、重庆百货、南京雨润、成都太平洋百货等一批餐饮、百货名店及知名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驻,盛华堂、百盛百货、曼哈顿广场阳光电脑城、三森家居、汉风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励展科技“阳光服务网”、冰点营销配送“消费联盟网”等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东城区域商贸配送中心建成,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流通更为便捷,辐射区域更广。

3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全面建成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全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项目试点城市,服务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实。

四、产业集聚水平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以项目聚集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推进了仁和汽车产业园区、密地商贸物流园区、格里坪物流园区、攀青物流园区以及普达、阿署达、菩提苑康养休闲基地等多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2013年我市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首批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和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巩固提高,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以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和软件业为代表的新兴现代服务比重逐渐提高,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接近30%。制定并颁布了《攀枝花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为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本地商贸行业、商贸企业和商贸流通市场等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第二节  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服务业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相对国内和省内服务业发达地区,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和“短板”,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支撑作用还明显不足,还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生活性服务业对改善民生和满足供给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发展相对缓慢,新兴产业动力不足

2015年服务业增速7.2%,在全省21个市(州)增速排名20位,总量排名16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8.3%,发展速度与全省和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直接促进生产发展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不足,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等新兴服务业才刚刚起步。攀枝花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增加值之比约为7:3,产业快速增长的动力还在积累。

二、特色不够明显,集聚效应尚不突出

服务业区块特色和聚集区建设相对滞后,优势尚不明显。各区县之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构化、同质化、资源浪费现象,也因此造成投资分散,合力不足,不能形成明显的地区产业特色。同时,服务集聚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载体少、类别不丰富,服务业集聚发展效应尚不突出。

三、竞争力不强,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服务业龙头企业少,特色品牌不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康养服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现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端服务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某些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更是存在缺失。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机制欠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监管作用尚 未充分体现,支撑服务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布局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发,为攀枝花明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实验区和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将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显著提升城市品牌和综合竞争力,为我市服务业开放发展提供新的战略空间。

四川创新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围绕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奋力实现“两大跨越”,四川省相继出台《 全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聚焦六大工程,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省创新改革的新要求,将有助于推动攀枝花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

区域一体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四川五大经济区中的攀西经济区,确定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承载着战略资源开发、水能开发、特色农业开发以及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开发等任务,建设成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为特色的新兴增长极。区域间差异互补、合作共赢,点轴发展,既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契机,区域内统筹发展的新起点,又是探索阳光康养产业与生态农业、旅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康养产业体系的新机遇。

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为服务业发展开创新的模式。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正推动服务业变革,为攀枝花服务业消费增长带来新模式。全市各区县以“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为切入点,加快实施“康养+”方案,推动项目、资金与政策的落实,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能转换,有效地促进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联动发展,改变传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带动本地商贸服务、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面临挑战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苏缓慢。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从国内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调档、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压力还将加大。同时,投资信心减弱,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乏力,消费市场缺乏后劲,必将对服务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交通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十三五”期间,交通瓶颈仍然制约攀枝花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昆新线尚处于初建阶段,丽--遵铁路还在前期推进中,对外运输大通道的建成还有待时日,市内综合交通体系有待完善。如何打破瓶颈,解决好运力不足的矛盾是今后五年攀枝花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在全省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格局中,同处攀西经济区的攀枝花、凉山经济实力差距不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凉山州西昌市先于攀枝花被四川省列为首批现代服务业发展试点城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攀枝花如何加快服务业产业布局、加快项目建设、吸引外部优势要素集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转型优化难度较大。受宏观经济影响,全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不强,生活性服务业服务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急需壮大。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机制体制尚未健全,创新能力、专业人才、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缓慢,城市用地发展空间不足对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和规模经营产生制约,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以及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面临巨大挑战。

 

 

第三章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
发展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 “三大发展战略” 和“四个加快建设”,以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一区、六中心、一支点”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品质化转变,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能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增强对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的辐射力,加快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先导性服务业,稳步提升支柱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为“钒钛”和“阳光”双轮驱动提供强力支撑,建成川西南滇西北服务业发展高地。

第二节  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维护市场规则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

优化供给,扩大需求。坚持供需匹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促进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转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品质化转变,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服务业多层次、多业态发展,提升有效供给水平。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聚集创新要素,推动服务业政产学研用投“六位一体”协同创新,促进服务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

集聚发展,融合共享。创新集聚发展模式,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空间资源集约利用,规划建设一批“康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文化、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等类型的集聚区,增强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服务业与特色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产城深度融合,增强各区县服务业联动发展,全社会共享服务业的发展成果。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聚焦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提升攀枝花市“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与四川自贸区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四川南向开放发展,搭建双向开放投资促进平台,提升服务业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及国内市场深度合作。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基于攀枝花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满足未来大力发展“康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先导型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本规划确定了“一地一区六中心一支点”的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定位。“一地”指川西南滇西北服务业发展高地;“一区”指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六中心”指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国家级钒钛交易场所、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支点”指四川南向对外贸易的重要战略支点。

 

4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定位体系图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以建设幸福美丽攀枝花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构建以先导性服务业为引领、支柱性服务业为主体、新兴服务业为突破,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亮点,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我市服务业发展“五个突破”,即阳光康养产业示范区建设突破,服务业功能集聚区建设突破、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品牌建设突破、区域辐射范围扩大突破,使服务业成为攀枝花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规模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42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5%,服务业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结构优化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康养+”为引领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取得突破。

贡献增强。2020年,服务业税收占全市总税收比重达到 45%,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65%,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45%服务业集聚功能显著增强,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力强、业态先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建成一批服务业品牌。

布局优化。逐步形成“一核引领、二带支撑、四区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点、线、面相辅相承的总体发展格局。

开放提升。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建设,充分利用外资,扩大贸易规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区域性服务创新高地。

 

 

 

第四章 攀枝花市服务业空间布局

立足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以“互联网+”为引领,以“康养+”为突破,突出重点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打造攀枝花市服务业经济“升级版”,逐步形成“一核引领、二带支撑、四区联动”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5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第一节 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充分衔接《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调推进”的服务业空间布局思路,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带支撑、四区联动”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

一核引领:指中心城区现代服务核,包括东区、花城新区,是全市未来服务业的核心功能区,是重点行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引领核心区。重点发展“康养+”、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商贸流通和都市旅游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行业,提高服务业的增值能力,加快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国家级钒钛交易场所、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二带支撑: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带”和“阳光康养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阳光康养两大产业,以此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在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形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电子商务发展带”包含东区、西区、花城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同城发展战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优化完善攀枝花钒钛交易场所、电子商务产业园、米易电商孵化园的功能,推进电子商务平台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钒钛、钢铁、石墨、煤炭等优势产业电子商务交易、跨境电商及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重要支撑。

“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带”包含米易、盐边、仁和。依托优越的阳光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重点发展康养+旅游、康养+运动、康养+医疗、健康养老、商务会展、乡村旅游等行业,塑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四区联动:依据各辖区产业基础与环境条件,进一步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强化重点、高度聚集、优势互补,构建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功能区。南向开放经贸先行区、现代物流发展集中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养生休闲度假样板区四个服务业特色区域,相互联动发展,增强服务业的牵动作用和辐射效应,扩大特色产业知名度和区域服务业的影响力。

南向开放经贸先行区。依托东盟国际商贸城,加快推进攀枝花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园建设,建成省级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主动融入云南-东盟国际贸易桥头堡,与川滇黔毗邻市州、东南亚、南亚等扩大开放合作,形成内引外联的特色农副产品集聚地,成为四川南向开放经贸先行区。

现代物流发展集中区。依托仁和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结合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水路进行区域物流设施布局,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集中打造总发物流园区和金江钒钛高新区货运物流园区,促进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节点建设,积极引育现代物流企业,提升产业层级,提高物流产业集聚度,建成川滇区域物流中心的“主枢纽”,形成现代物流发展集中区。

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和二滩湿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山水森林生态环境,打造百里生态旅游长廊。构建完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出特色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红格特色小镇、红格阳光温泉、山水生态游憩及乡村旅游等项目,大力发展阳光康养、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民族风情体验游等旅游品牌,建成生态旅游示范区。

养生休闲度假样板区。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厚重的文化,最优的“六度”,打造养生休闲度假基地。重点建设米易康养城,加快建设一批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医疗服务、养老服务重点项目,完善要素功能和综合服务设施,打造“运动、休闲、养生、度假”品牌,建成养生休闲度假样板区。

第二节  区县服务业发展引导

根据“一核引领、二带支撑、四区联动”的总体布局,以及各区县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确定各区县鼓励发展的主要行业,形成特色鲜明又联动发展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东区。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康养服务等先导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积极推进会展、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区建设力度,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核。

——西区。以打造南向开放对外经贸先行区为目标,加强与东盟南亚和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建立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园,促进对外经贸发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建设生产性物流基地、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延伸相关2.5产业。重点发展康养康复、商贸流通、近郊旅游、休闲健身、特色餐饮、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发展。

——仁和区。以建设攀枝花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为目标,打造现代物流集中区、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文化休闲娱乐地、全川特产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智慧康养服务中心。重点发展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房地产、特色餐饮、苴却砚文化等服务业。

——米易县。以“全域康养旅游”作为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战略重点,打造养生休闲运动基地、生态宜居中心、康养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阳光康养、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会展服务、体育健身、康养服务、乡村旅游等服务业,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盐边县。以“康养+”为引擎,打造阳光康养基地、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特色餐饮业,文化创意、会展服务、休闲运动、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等服务业。

第五章  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以“互联网+”为引领,以“康养+”为突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五大先导性服务业,稳步提升四大支柱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六大新兴服务业,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加快做大服务业总量,提升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形成体系完备的服务业发展体系。构建具有攀枝花特色的“546”服务业发展体系。

6 攀枝花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体系图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导性产业

一、康养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依托攀枝花“冬日暖阳”、“国家级体育竞训基地”、“医疗矿泉”等优势康养资源,加强医疗、保健、养老、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提升酒店、餐饮、交通等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康养+”重点产业,构建起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为核心,绿色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5n”阳光康养产业体系,最终将攀枝花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多元化、生态环境优美、康养服务突出的国家级康养基地、具有国际水准的阳光康养和休闲度假胜地。

(二)产业发展布局。

整合全市康养资源,重点面向养老、养心、养生的消费需求,构建“一心两翼一带”的康养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康复疗养、养老养生、阳光度假等消费业态的集聚和发展。一心:包括东区、西区和花城新区,重点打造攀枝花阳光康养综合服务核心区,着力发展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三个核心产业,突出康养文化建设,建好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两翼:是指米易和盐边两个康养发展翼;着重打造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旅游运动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康养产业示范基地;一带:是指仁和区城市近郊康养带,着力打造医养、生态观光农业、城市近郊休闲,致力于建设成阳光康养产业先导带。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攀枝花适宜的光热资源、丰富的花果蔬菜资源、健全的医疗护理机构、12349老服务信息平台等为依托,创新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加大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新建、扩建、改建一批老年照料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从传统养老院向养护院、康养院、怡养院、康疗院等的转型升级,构建以养老居住、老年康养、老年护理、老年金融为核心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监督管理规范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国际化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养生服务业。积极推进众益康养基地、国胜茶养生基地、红格温泉养生基地、米易中医药养生基地、佛教养生中心、金沙画廊康养旅游综合体、庄上梅子箐康养度假区、苏铁阳光谷康养旅游等项目建设,拓展丰富国际众益康养文化馆、茶产业种植展销、温泉度假地产、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医药研发展销、花果蔬菜展销、特色养生村等产业链条,构建以温泉养生、饮食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山水养生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产业体系。

推动“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利用特色农产品优势和旅游新村建设契机,在农村发展康养服务,形成“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农康深度融合格局。大力推动康养企业与医疗机构双向合作,促进医养结合,实现康养带医疗、医疗促康养,培育壮大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康养+医疗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旅游康养服务业。积极研究和开发生产钛合金医疗器械产品、钛合金眼镜架、钛合金球拍、钛合金纪念品等体育休闲用品。依托攀枝花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康养运动产业。利用丰富的桑葚、番木瓜、余甘子、野拔子、何首乌、番石榴等生物资源,发展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饮料和保健茶等养生产品,为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加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健康服务业,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积极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外地的知名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发展养生保健、康复、护理、体检、美容等非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保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卫生保健延伸服务,推动医疗保健与康养有机融合。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旅游、酒店、餐饮、养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等信息平台资源,大力推进康养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康养企业及个人提供信息服务。

专栏1:“十三五”时期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

阿署达康养特色小镇:项目位于阿署达,占地约为24200 亩,打造一个集阳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会展接待、避寒养生、康养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康养小镇。

菩提苑康养基地:在炳三区建设集养生、高端住宅、运动健身、时尚文化、休闲景观为一体的中高端康养基地,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

玉佛寺佛禅文化养生区 项目位于炳四区,预计总投资 3.6 亿元,占地面积 859 亩,建筑面积约 37000 平方米,包括主寺院区、西服务区、东服务区、佛禅文化体验景观游览线等建设内容。

红格特色小镇阳光康养度假社区:依托红格阳光温泉旅游度假区和特色小镇建设,创建一个集运动、医疗、养生、养老、娱乐旅游等全程服务的不同层次的综合性康养基地。

攀西阳光康养中心项目:在米易新建康养公寓、康复活动中心、食疗中心、保健养生会馆、怡情养生会馆等医养结合健康疗养中心。建设集医疗康复保健研究中心、诊疗、住院为一体的医疗保健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

阳光康养示范区:在仁和修建公寓式康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集医疗、护理、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配套设施完备、服务体系完善、环境优美阳光康养示范区。

金沙画廊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金沙画廊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攀枝花西区金沙水电站库区沿岸,依托建成后的金沙水电站库区,突出“高峡出平湖”的亮点, 形成金沙鱼跃、洞府明珠、尖山观景、宜水金沙、西区故事、梦回漂流、金沙水拍等七大亮点项目。项目凸显大水井中轴线“康养+ 医疗+ 休闲+ 养生养老+ 旅游+ 度假”、金沙滩水上运动和庄上特色美食功能、沿江亲水步道。

庄上梅子箐康养度假区项目:预计投资20亿元,以庄上旅游新村的“人文水彝花海庄上”为文化基础,发展城市近郊特色休闲康养度假旅游良好目的地。内容包含综合服务、太阳部落游乐场(环球游乐区)、乡村旅游区、沿江景观区。

 

二、现代物流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省级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把攀枝花建设成为辐射川滇周边区域、联结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物流增长极,成为区域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四川南向开放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到2020年,打造35户业务辐射地区、实力较为雄厚的4A级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到达20%

(二)产业发展布局。

规划形成“六园区,三中心,二平台”的空间发展布局。“六园区”,即密地商贸物流园区、总发综合物流园区、格里坪工业物流园区、新庄瑞德国际智能物流产业园区、金江工业物流园区、丙谷农产品物流园区;“三中心”,即倮果散货物流中心、白马综合物流中心、盐边安宁园区综合物流中心;“二平台”,即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推进“省级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推动矿产资源、钒钛产品、钢材和特色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加大重点批发市场整合改造,推进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区域型的百货店、专卖店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将物流园区(中心)与航空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水运网相结合,形成高效立体联运物流体系。

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强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交换共享。推进企业信息化平台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级信息化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快物流园区信息化体系建设,向园区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发布、物流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安全认证、软件租赁等信息化服务。以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争取实现与毗邻市州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通过GPRS3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基地建设,逐步推进建立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结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物流园区、商业设施等建设,整合配送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建成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吸引制造商、电商、快递和零担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结合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完善一批快递转运中心,为电子商务提供先进的物流系统服务。

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重点推动包装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等生活废弃物和报废工程机械、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回收物流中心,提高回收物品的收集、分拣、加工、搬运、仓储、包装、维修等管理水平,实现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无害环保。

提升物流产业集约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建立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购、配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提高配送的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设施网络,鼓励邮政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推动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专栏2:“十三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重大项目

成诺冷链物流园:选址丽攀高速瓜子坪互通,用地面积约80亩,总投资3.5亿元。计划建设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区(智能库房)、水果及蔬菜贸易市场(包含批发卖场和旅游水果精品卖场)、冷链加工、城市配送、综合检测中心等。

密地商贸物流园区:项目占地约1600亩,通过集聚发展,建成包括铁路货运、公路货运、集装箱业务、冷链物流、仓储、大宗物资交易、电子商务信息、粮油交易、综合服务、快递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集聚区,满足全市城市生活物资供应配套服务。

瓜子坪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占地约300亩,一期占地80亩,建设内容包括冷链仓储、食品封装、冷链配送、特色水果加工、商场式冷链物流批发交易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提高攀枝花优质水果和蔬菜的储藏、保鲜和物流能力,助推全市农业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新庄瑞德国际智能物流产业园区:项目位于西区新庄村,项目紧邻成昆铁路支线、省道S310、丽攀高速公路新庄互通口、格萨拉大道的城乡公路网,占地约1037亩,总投资约40亿元,集产品展示贸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休闲娱乐等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

金江工业物流园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主要为农产品、工业品、生产资料和生活品提供存储、配载、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公路集装箱物流等服务。

安宁园区综合物流中心:计划投资10亿元,在安宁工业园区建设一个具有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咨询服务、金融配套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攀西医药物流中心:在仁和规划占地51亩,建成攀西医药物流中心,提升攀枝花市整体药品物流配送能力和效率。合理布局城市药品零售网点,向居民社区延伸销售与配送网络,逐步扩大24小时便利连锁药店,实现药品流通对基层的有效覆盖,提高药品供应的安全性、便利性。

攀枝花快递物流中心:攀枝花快递物流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约30亩,计划将全市快递企业纳入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仓储中心、分拣线、信息中心等,将建成攀西地区最大综合性快递物流中心,对攀枝花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邮政分拣中心:项目位于龙密路,预计总投资5500万元,建设年限2年(2017-2018年),由市邮政速递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7280.57㎡,总建筑面积10115.16㎡。

快递物流园区:占地25亩,整合快递物流公司解决货物分类、排序、订单分拣、联合运输为一体,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炳三区同城配送中心:依托炳三区邮政分持开展“最后一公里”同城配送,降低商贸物流企业成本和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

川西南农产品物流园:建项目位于瓜子坪,预计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300亩的集农副产品批发、电子商务、农副产品信息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骨干物流园。

攀西现代物流基地:依托丙谷火车站改造工程及米会路快速通道、G5京昆高速快速集散能力,建设集农产品交易与展示、加工仓储、物流及电子交易平台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商贸综合体。

 

三、电子商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依托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其与工业制造业、特色农业和阳光康养旅游等重点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立足“两城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发展,打造攀枝花特色的电

子商务品牌。

2020年,建成钒钛产品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阳光康养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社区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代表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建2个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培育5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打造1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应用得到普及,网络零售交易额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5%,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分别达到90%80%

(二)产业发展布局。

立足攀枝花产业发展格局,依托城镇,结合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融合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流通市场,构建“一主一辅三支撑”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布局,打造“一心三片全网域”的电子商务区域空间布局。

“一主一辅三支撑”:“一主”是打造国际一流,以钒钛、钢铁、石墨、煤炭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电子商务集群;“一辅”是建设国内知名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三支撑”是加快推进具有攀西特色的阳光康养旅游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和智慧社区电子商务。

“一心三片全网域”:坚持符合区域“1+5”产业园区布局和四大城镇片区规划要求,同时跨越行政区域限制,以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保障企业入驻空间需求的基本原则,在“以攀枝花主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的城镇规划空间布局基础上,构建“一心三片全网域”的电子商务区域空间布局。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快钒钛产品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阳光康养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社区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代表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按照“科学规划、产业引导、市场导向、合理布局、绩效评估、分层推进”的原则,推动位于奥林匹克中心精英楼的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各要素集聚,形成资源共享、合作竞争、协同扩张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为我市建设成为川西南滇西北电子商务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平台支撑。在规划期内,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推动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化发展。

促进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精准扶贫”四大工程。推进以钒钛、钢铁、化工、石墨等为代表的生产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建设和利用大宗工业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整合企业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有效解决工业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快本地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对淘宝、微信等已有平台的有效利用,鼓励农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攀枝花从工矿基地向阳光康养基地转型。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拓展网络零售渠道,结合实体店面和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网上网下互动,提供个性化和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围绕四川南向门户建设战略,深入对接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攀枝花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商基地、跨境电商物流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合作,推动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智慧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利用社区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多种线下和线上服务渠道提供各类社区服务。鼓励物业服务公司整合服务供应商、产品供货商,服务联盟经营商家等多方资源,提供网络广告、房屋租售代理、日用品销售、二手市场等电子商务服务,拓展物业服务发展空间。

专栏3:“十三五”时期电子商务发展重大项目

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和应用系统等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代理、物流服务、支付服务、认证服务、电商培训、创业孵化等八大电子商务服务,推动攀枝花电子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

攀西煤炭电子商务平台:攀西煤炭电子商务平台由煤炭电子商务管理平台、自动化仓储管理平台和煤炭物流金融管理平台三大平台组成,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大宗工业品数量、质量和运输仓储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控制交易风险,从而为开展仓单质押、典当业务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集农产品信息采集传播、农产品网上供需交易和网下物流服务、农产品行业咨询为一体的全国特色农产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门户网站。以平台为载体,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产品全过程可在线追溯。实施“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平台+农户+品牌+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在技术、体制、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构建全国一流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原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平台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扩建,为打造成攀西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产区辐射以米易县为核心,以盐边、仁和为次级辐射区,以凉山州会理、德昌、盐源及云南永仁、华坪、元谋为三级辐射区;销区辐射以成都、重庆为主,以西安、北京、山东、上海等地为辅。

中国攀枝花芒果交易中心:在红格特色小镇益民乡建成全国具有定价权的芒果交易中心。占地 250 亩,总建筑面积 100000  ,分别建设芒果集散交易中心、电商物流中心、芒果仓储冻库气调库、价格形成中心、芒果质量监管、芒果科技创新中心、芒果产业发展中心、配套金融服务中心、农产品体验厅以及配套附属停车场。项目建成后实现芒果年交易量 200 万吨,其他特色果蔬交易量 100 万吨。项目总投资 4850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45500 万元。

攀枝花智慧旅游系统:以加快布局阳光康养电子商务为引领,建设完善攀枝花智慧旅游系统,形成以攀枝花旅游门户网站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旅游服务导览系统为支撑的攀枝花阳光康养电子商务系统。

淘宝网特色中国攀枝花馆:通过“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第三方平台企业+地方商家”共同协作的模式,加快构建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攀枝花市消费门户网站,让更多本地企业加入攀枝花馆。挖掘攀枝花特色产品,精选名优企业,强力推进攀枝花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加强和统一网上零售食品安全标准,大力提升攀枝花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攀枝花商贸流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以本地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自主搭建区域性垂直网上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在线交易和同城配送等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服务,全面深化攀枝花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整合线上和线下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逐步完善线上快捷下单、线下快捷配送的同城电子商务模式。

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攀枝花市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和社区资源共享,提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完善社区商务、配送、医疗、教育等服务功能,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

攀枝花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园:联合商务、海关、商检、外管、税务、人行等相关部门,加快攀枝花“跨境通”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建设,建成省级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平台,具备零售出口和保税进口两大基本功能;加快培育具有跨境支付牌照的本地企业。

 

四、科技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攀西战略创新资源开发试验区和国家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需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等。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务业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布局。

攀枝花市科技服务业构建“一城一园一基地”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格局。“一城”是指钒钛科技城,依托现有攀枝花钒钛研究院、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在东区建设钒钛科技城,促进钒钛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一园”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钒钛、钢铁、石墨、太阳能等相关的科技研发、孵化、技术创新等,加快园区孵化器、钒钛中心等配套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一基地”是指区域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攀枝花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区域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国家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围绕石墨、机械、特色农业、阳光康养等重点产业布局一批高水平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争创国家或省级平台。加强科技资源开放服务,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检验检测机构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引导各类科研、检测机构等向社会开放服务。支持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服务,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

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业。以攀钢集团设计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攀枝花学院等科研机构,设立组建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为攀西地区的工业企业提供工业流程、大型设备定制、安装、调试、以及交钥匙工程等服务。

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依托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加强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支持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发展,构建技术标准全程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科技孵化服务业。着重抓好攀枝花大学科技孵化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加大对孵化器的引导和扶持,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积极探索建立种子基金或孵化基金。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培训等服务,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支持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发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安全生产技术解决方案,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主体。

专栏4:“十三五”时期科技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

四川钒钛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建设钒钛产业技术与资本服务平台、技术交易支撑平台、技术交易转化综合服务平台,钒钛产业技术交易中心网等。

攀枝花城市创新综合体:项目位于奥林匹克中心,预计总投资 1.7 亿元,在攀枝花市东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成立创新研究中心和引进创新产业基金。

君诚光伏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占地45亩,建设厂房、仓库建筑面积19000平米,配套办公楼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该公司的两条组件生产线将入驻园区,其余厂房及办公区域对外租赁,用于项目孵化和创业服务。

攀枝花钒钛新产业科技孵化器项目:项目位于高粱坪,占地100余亩,修建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以钒钛新材料为主,其他新材料为辅的研发孵化器,积极创建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五、现代金融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现代金融业以国家新一轮金融改革为契机,不断推进包括产业链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努力构建开放高效、服务优质、运作协调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夯实基础,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提供金融支撑。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8%左右,占GDP的比重4%左右。

(二)产业发展布局。

金融服务业布局按照“一心一平台”进行建设,“一心”指在炳草岗、花城新区建设城市金融中心,建设面向攀西地区的资金聚集中心和金融决策中心;“一平台”指每个区县围绕重点产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一个金融服务支持平台。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炳三区金融一条街建设,依托炳三区钢城经贸大厦、上恒大厦、金海大厦等高品质办公楼宇,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银行、证券、金融中介服务等企业总部聚集,吸引更多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开办业务,建设区域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和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形成空间集聚效应。

完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大力建设融资平台、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平台,支持银行在西区开展工矿业、康养装备及其配套产业金融服务,在仁和区开展交通、旅游金融服务,在米易县城、盐边县城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鼓励省内外金融机构在攀枝花开展各类融通业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立融资担保公司,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规模。

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着力构建融资租赁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建立融资租赁信息服务平台、融资租赁征信服务平台、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三大平台,推动设立一批融资租赁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引导融资租赁机构围绕重点产业,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平台提供金融服务。加强信贷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设立融资租赁专项基金,实行融资租赁财政补贴。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型的租赁项目。

推动物流金融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物流企业,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发展代收货款、垫付货款、仓单质押、保税仓业务、物流保理等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专栏5:“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重大项目

国家钒钛交易所:总投资5 亿元,在攀枝花建设一个聚集全国钒钛交易资源的国家钒钛交易所。

炳三区金融一条街建设项目:项目位于炳三区学府花园至陈家垭口隧道机场路沿线两侧,依托炳三区钢城经贸大厦、上恒大厦、金海大厦等高品质办公楼宇,吸引银行、证券、金融中介服务等企业聚集,形成规集聚效应。

产权交易市场项目:打造攀西地区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交易,推进金融资产、土地交易、知识产权等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发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结合攀枝花市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选择有优势或影响大的大宗商品利用电子交易手段,发展相应的中远期交易市场。

 

第二节  稳步提升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攀枝花市光热气候、特色景观、文化资源、医养条件为依托,以“大旅游、大产业”的视野观,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通过创新驱动、先行先试,推动旅游产品向康养、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阳光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将攀枝花打造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46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

(二)产业发展布局。

结合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以康养旅游产业为统领、以全域旅游为理念,将攀枝花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优化为“一心两带一区”:即阳光康养旅游中心、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带、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生态山水旅游区。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交通,实现旅游交通“零”障碍。加快全市三级旅游集散中心系统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充分发挥攀枝花市旅游应急指挥中心作用,为游客提供一键报警的紧急救护服务以及车辆现场抢修服务。提升社会旅馆的接待品质,支持农家乐向乡村酒店、客栈、民宿转型发展,有序发展星级酒店。加强对地方美食和特色餐饮进行整体策划包装,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品牌,打造特色川菜品牌,将其作为自滇入川的川菜展示门户。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自驾游集结地,突出阳光康养资源优势和旅游产品组合优势,加强旅游线路间的区域合作,系统开发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做好接北向南的自驾游线路建设以及市内精品线路的建设。打造北京(太原-西安-成都)攀枝花昆明河内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攀枝花大理保山腾冲瑞丽(出境)南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甘孜昌都林芝迪庆怒江大理丽江攀枝花凉山大香格里拉旅游线路、攀枝花市区红格二滩格萨拉泸沽湖西昌攀枝花市区攀西旅游环线等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都市博览”、“红格温泉”、“普达阳光”、“花舞人间”、“颛顼龙洞”、“苏铁花开”等特色品牌。将“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办成国内集美食、旅游、购物、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品牌。优化全市的旅游购物环境,注重旅游商品与城市旅游营销的结合,打造知名旅游商标,提高旅游商品的品牌价值。

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适应康养休闲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推进旅游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和阳光,大力发展农业、林业、水利旅游;利用特色工业和现有工业旅游基础,积极发展工业旅游。精心举办“钒钛产业博览会”、“欢乐阳光节”等活动,发展会展旅游;积极促进旅游+医疗产业、旅游+佛禅事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自驾、旅游+互联网等产业发展。

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在规划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旅游产业规划和监管。大力发展民间旅游组织,成立各级旅游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服务机制、游客投诉反馈机制等四大运作机制,保障攀枝花旅游业稳步发展。

专栏6:“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重大项目

攀枝花阿署达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占地约19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依托“6+2”康养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阿署达民俗文化资源,采用“一轴五片十大主题”布局,着力打造一个集阳光休闲度假、会展接待、避寒养生、生态观光、康养教育、户外运动、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康养小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际养生产业城。

攀枝花普达阳光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占地约9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以“阳光游乐”“湖滨康养”“山地度假”“健康运动”四大板块为核心,建设“阳光花海景观门户”“阳光嘉年华”“碧水雅山延年康养”“阳光活力” “谧林奥体绿色康养”五大主题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特色旅游服务型风情小镇、康养社区、康养度假酒店、水主题公园、健康管理中心(含疗养院)、生态农业观光园、山地运动中心、地方特色产品商业街、山地康养公园等,建成国际阳光康养度假胜地,形成攀枝花市的“阳光康养旅游中心”。

攀枝花西佛山禅意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占地约30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0亿元。以“看金沙东去,拜佛祖西来”为主题特色,以休闲度假及养生、养老、养心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为依托。主要由寺院区、百果园和商业区三部分构成,建设西佛山颐养园、西佛山康疗中心、西佛山保健园以及森林氧吧等,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并形成旅游线路。项目将建设成为集“佛教文化、运动休闲、花果飘香”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满足全国游客“冬春阳光康养”和“夏秋清凉避暑”圣地。

苏铁阳光谷康养度假区:项目围绕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约7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建设山地运动怰闲、康养娱乐、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康养度假区,其中包括苏铁科普区、金家村傈僳风情园、老拱山傈家寨扩建项目等多个子项目。

攀枝花红格特色小镇:项目占地约217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5亿元。依托红格特色小镇优质的光热地热、温泉资源和体育设施,打造“阳光温泉·休闲运动”亚热带风情度假小镇。

攀枝花庄上梅子箐旅游度假区:项目占地约10.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50亿元。依托庄上村浓郁的水乡彝族风情及渐趋成熟的花海观光项目,打造集生态田园风光、现代综合娱乐、休闲康养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

攀枝花颛顼龙洞景区:项目占地约2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0亿元。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将在特色景观打造、高端休闲度假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样板和示范,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攀西未来的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

攀枝花格萨拉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占地约59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0亿元。格萨拉景区的岩溶漏斗密度之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植被覆盖率高,有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有无可替代的生态环保价值和极高的科研、观赏价值;有国家珍稀动物16种。目前已完成游人接待中心和跑马坪、索玛格泽湿地、“天然园林”、九道竹林、高山牧场、野营区等项目建设。规划进行接待中心升级改造、景区内部交通完善、景区栈道改扩建、景区宣传营销及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攀枝花尖山国家矿山公园景区:项目占地约17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0亿元。依托尖山矿区的自然遗产和三线建设文化的文化遗产、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务本乌拉国文化资源,采用“显山还林、依山而建”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一个集阳光休闲度假、现代农业、避寒养生、生态观光、科普教育、运动训练、主题乐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矿山修复的示范项目。

攀枝花混撒拉芒果生态田园景区:项目占地约21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0亿元。项目已申报为AA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善。规划建设以“水山乐园”、“山地探幽”、“康养运动”、“田园生态观光体验”四大板块为核心,打造成为一个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区。

攀枝花市仁和区苴却砚文化旅游区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苴却砚博物建筑面积约4300平方米,苴却砚主题酒店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预计投资约5亿元。项目选址在仁和镇路歇桥至和苑小区大河景观带两侧,西侧为迤沙拉大道,东侧为攀枝花大道,南侧为规划攀枝花迎宾大道,项目主要包括玉石文化街,苴却砚文化街,苴却砚博物馆,苴却砚主题酒店,河道特色景观。

新山AAAA级景区打造项目:建设傈僳族民俗小楼,傈僳族风情园,水景观,傈僳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产工具、手工艺品陈列馆,民俗歌舞表演区,建设万亩杜鹃花观赏区、千亩梯田观光区、千亩菊花观赏园。

梅溪谷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衔接米易水街、鸡爪山森林公园建设,整治草场河、建设生态湿地公园、2000 亩观光农业体验区、配套步道、景观,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二、商贸流通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推进商贸流通业的连锁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推广新零售、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专营等商业模式,着力构建专业市场、购物广场、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等多业态、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大流通、大商贸格局,提升商贸流通业水平和档次,把攀枝花市建设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0亿元

(二)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东推进、西延伸、南跨跃、北拓展、新培育”的商业网点建设思路,构建“双核、七区、二带”的商业空间体系。双核:是指炳草岗市级商业中心和干坝塘市级商业中心。炳草岗商业中心集商业、商务、金融、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城市时尚高端商务区。干坝塘市级商业中心是城市高端商业发展引导区,是未来城市商业的精华。七区:是指大渡口区级商业中心、瓜子坪区级商业中心、仁和区级商业中心、清香坪区级商业中心、桐子林区级商业中心、南部新城、金江区级商业中心。二带:是指打造以金沙江两岸的沿江休闲经济带和机场路至干坝塘的城市经济带。

(三)产业发展重点。

改造升级商业设施和环境。坚持商业环境优美化,以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干坝塘商业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体量大、业态新、品位高的商贸大厦和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炳草岗中心商业区、大渡口商业中心、瓜子坪商业中心、仁和商业中心、清香坪商业中心、金江商业中心等商业中心配套设施,优化购物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商贸流通业高端化发展。

打造一批区域特色商业中心。加快推进中心商业区、商业聚集区和便民商业聚集点建设,着力构建专业市场、步行街、购物广场、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等多业态、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大流通、大商贸格局,把攀枝花市打造成为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依托攀枝花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攀枝花钢铁和钒钛产品优势产业,打造2-3个钢材及钒钛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现有建材、五金机电、汽车、家具、小商品批发、再生资源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现代特征的专业市场。

打造一批商贸流通知名品牌。规划并实施攀枝花服务业品牌创建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自有品牌建设,加大本地品牌塑造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总分销、总代理,积极吸引拥有大宗知名品牌产品国内总分销权、总代理权的企业落户攀枝花,打造一批商业中心品牌、专业市场品牌、特色街品牌、物流品牌、会展品牌。

发展商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新零售、体验店、主题商城等新型业态,推广和应用“数字化商业”与“智能商店”,支持商贸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推广直销、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专营、免税店等商业模式,鼓励行业融合创新,鼓励发展以设计、定制、体验为特点的个性化商业模式。

鼓励商贸企业外向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商贸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跨地区经营、内外贸一体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商贸龙头;鼓励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建立外贸发展基金,扶持壮大出口主体企业。

进一步完善便民生活服务。以社区为重点,加快便民化商业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早餐工程和家庭服务业,着力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社区商业体系。拓展农村流通网络,在各中心镇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街)、引进一家大中型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专业市场、培育一家特色餐馆,完善农村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产品等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生产和消费。



专栏7:“十三五”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重大项目

“渡口记忆”三线文化特色商业街区:项目位于大渡口街,预计总投资2.9亿元,项目以大渡口街(800米)为轴,对包括群星楼、攀花园、灯光球场片区、十三栋周边等进行改造,打造成文化特色街。

东区太谷广场:项目位于炳三区机场路旁,预计总投资10.7亿元,建设年限5年(2015-2019年),由金海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107亩,建筑面积约25万㎡,含购物中心、金融、商业街、文化教育培训、办公、主题酒店等。

华芝·万象城:项目位于九附六,预计总投资14亿元,建设年限4年(2015-2018年),由华芝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约94亩,建设总规模38.93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车库、设备用房等。

攀枝花万达广场项目:项目炳三区占地约70亩,拟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新体验式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

御湖花都:在原啤酒广场新建,占地约90亩,项目重点建设集酒店、餐饮、电影院、商铺、超市等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盐边新城综合体项目:在盐边县新县城主城区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集商业办公、购物休闲、文化娱乐、居住生活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商业综合体。

金沙城:项目位于密地,占地约150亩。主要由一幢星级主题酒店和大型主题游乐场组成。

东盟国际商贸城:项目位于西区格萨拉大道中段,计划用地约20亩,项目重点打造集农贸市场、农副产品集散及金融交易中心、小商品批发零售、社区服务、餐饮、公寓及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

大水井新区商业综合体:规划用地面积约 2364亩,将打造集商务办公、文化、运动休闲、公园、商业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中心。

中心清香坪商贸中心:项目紧邻西区清香坪步行街,含福广金城、星瑞时代广场两个商业综合体,分别占地32亩、160亩,规划建设集商贸、娱乐、零售、文化展览、教育培训、DMAX影院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中心。

攀枝花毅德商贸城(枢纽中央商务区):紧邻高铁攀枝花南站,占地面积560亩,建设孕幼体验馆---时光海、毅德奥克莱斯、毅德家、服装百货城、数码电子、攀西特色水果交易中心、百货副食、酒店、美食特色街。

佳家商贸物流仓储中心:项目位于米易县,整体分为两期,一期占地面积约35亩,主要建设仓储中心,为超市、商场、水果店、冷链肉品等商品做仓储使用,并实施物流配送。二期占地面积扩大到50亩,主要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建设米易县特色产品专业仓储设施,形成区域性的新型电子商贸物流仓储中心。

红星美凯龙爱琴海商业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及成都龙腾地产作为合作伙伴,拟联合在花城新区干坝塘核心区天星湖公园东侧及花城新区医院南侧建设40000平方米的爱琴海购物中心,20000平方米的五星级特色酒店,35万平方米的康养型住宅(小户型为主,其他为地下停车等),总投资约20-25亿元。

攀源宅鲜配生活服务平台:项目位于密地选矿厂区,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改造矿业公司老厂房,建成生鲜蔬菜、绿色餐饮配送服务平台;建设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三、房地产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增强房地产业经济实体的整体实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务商业地产、康养旅游地产和住宅房产,提升房地产业的发展档次和品质。到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5亿元,市区房地产开发竣工量达160平方米。

(二)产业发展布局。

房地产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形成“一心、二线、二区、多片”的空间布局。“一心”指结合新区开发所形成的城市中心区,“二线”是指沿炳仁线和渡仁西线后段的房地产开发。“二区”指在仁和区和米易县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地产项目,配套形成旅游服务商业地产。“多片”是指结合新区开发和老旧房屋改造,在三区两县大力推进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三)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加快传统房地产转型发展。加快房地产产品结构调整,增加经营性房地产比重,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康养地产、养老地产和工业地产。多渠道消化库存商品住宅,鼓励房地产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库存商品住宅改造为电商用房、仓储加工用房、商务居住复合式地产等,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工作生活场所。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商品房租赁市场发展。

有序发展中高端商业地产。推进花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开发,优化整体功能布局。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发展高端商业地产,不断优化房地产业结构。提高中高档商业地产比例,带动金融、商贸、信息、旅游、康养、餐饮等行业的高品质发展。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现代商务商贸房产、星级酒店集群。加快休闲度假房产开发,鼓励在仁和区和米易县发展旅游地产。

注重提升商业住宅建设水平。控制主城区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内商业住宅开发建设,注重提升档次、提高建设水平,优化地产结构。提升新区住宅房产整体开发品质,完善社区购物、娱乐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房产开发商,在新区、仁和区开发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住宅楼盘。

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强化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导居民住房梯度消费,规范住房租赁管理,完善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体制,支持康养旅游住房租赁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物业服务机构,完善物业服务价格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货币化安置,引导棚改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作为安置;完善居民区物业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生活配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专栏8:“十三五”时期房地产业发展重大项目

华芝中央铭城:项目位于机场路,预计总投资7.5亿元,建设年限5年(2016-2020年),由攀枝花恒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车库等。

天悦湾(天悦公馆):项目位于炳三区,预计总投资2.3亿元,占地19848平米,整个建设规模为77600平米。

地龙箐2X52旧城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地龙箐,预计总投资1.5亿元。

恒大城:项目位于炳三区,预计总投资3.4亿元,占地面积22347平米,建筑面积43407.5平米,包含高层公寓、宾馆、办公及商业及地下停车等功能。

玛尚(原海港新城):项目位于炳二区,预计总投资5.3亿元,新建约90000平米的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涵盖高端百货、特色餐饮、超市、休闲娱乐等业态。

中环.天地:项目位于炳三区,预计总投资3.4亿元,建设年限3年(2016-2018年),由正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2347平米,建筑面积43407.5平米,包含高层公寓、宾馆、办公及商业及地下停车等功能。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推行以货币安置为主的棚户区改造方式。加强棚改新建项目建设步伐,如仁和弯腰树棚改项目、西区大水井安置房等项目。

 

四、信息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围绕攀西战略资源开发试验区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高端发展能力,着力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内容产业,加速信息技术在各类应用中的融合渗透,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信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攀枝花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

(二)产业发展重点。

壮大软件服务业。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节,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制造执行管理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管理、绿色制造等软件研发与服务。吸引大型软件企业、软件园区来攀枝花设立分支机构,吸引优秀软件人才来攀枝花创业,发展壮大软件产业。拓展信息技术咨询、信息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信息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外包等业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形成区域优势。

推动通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下一代宽带技术的研发应用。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覆盖,推进4G5G网络建设和应用,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支持通信公用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

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涉及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发展。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建设工业云、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等示范应用工程,实现制造数字化、管理精细化、产品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软件研发和知识库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和信息安全服务水平,面向工业应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专栏9:“十三五”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

攀枝花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城市级大数据平台,设立智慧城市专项投资基金,建设钒钛、芒果、康养专业大数据库;引进数据挖掘、内容增值服务、软件研发、信息安全等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快递物流智能终端体系建设:在小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智能寄件、收件服务终端,配套支付平台、信息平台、监控平台等设施,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

中国移动通信枢纽中心及城域数据网建设:在炳三区建设中国移动攀枝花枢纽中心及其配套工程,同时投资建设城域数据网、宽带网络建设工程、通信管道工程、光缆线路工程以及4G工程等,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中国电信4G网络建设:由中国电信四川省公司在攀投资进行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城区、县城、农村的4G网络,建设电信第二枢纽大楼,全市网络扁平化、IP化优化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中国铁塔公司4G塔站建设:由中国铁塔公司攀枝花公司在攀投资新建基站和4G塔站共3300余个,项目总投资4亿元。

四川省电信大数据中心:预计总投资15亿元,新建面向东盟的大数据储备中心。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一、文化产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国家实施文化建设战略为契机,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促进产业集聚,基本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政策体系完善、效益凸显的文化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上。

(二)产业发展布局。

2020年,文化产业形成“一心一区多点”发展布局。“一心”指的是要形成以大型文化设施为载体的城市文化产业中心。“一区”是要在新区发展过程中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区。“多点”指在各区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局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产业发展重点。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遵循文化产品经济属性和市场经济规律,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文化单位主体。鼓励有实力的文化单位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着力打造1个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培育3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文化企业,支持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

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加快推进苴却砚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苴却砚文化街区、渡口记忆文化特色街区、攀枝花印务园区、西区三线记忆河门口、米易傈僳情韵等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印刷、文博会展、文体休闲、文化康养、影视传媒等产业,改造提升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转型提质。

发展新型文化创意业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移,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适应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电视、VR互动影视、动漫游戏、音乐产业、手机报刊等新兴文化业态。围绕品牌设计、产品包装、时尚消费品、建筑装饰等重点领域,打造集原创策划、交易展示和品牌运营于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链。

打造特色文化创意品牌。依托攀枝花移民文化、苴却砚文化、大笮文化、国胜茶文化、米易谜文化、苏铁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化发展战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节活动会展,开发具有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品牌。促进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等优秀文艺作品推出,力争在省和国家“五个一工程”、“国家文华奖”、“梅花奖”及中国艺术节评选中取得好成绩,形成攀枝花的文化名片。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数字动漫、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重点行业,继续谋划一批创意水平领先、文化内容突出、市场前景广阔、文化氛围浓郁的重点项目,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投资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增加文化产业绝对值和贡献率。

专栏10:“十三五”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苴却砚文化产业园:该项目作为仁和区苴却产品和苴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将整体、系统地呈现苴却石产品的种类、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内容,集展示、销售、传播、教育为一体。

“渡口记忆”文化特色街区:主要以800米渡口街为主轴,依托原渡口商场、十三栋、邮局、电影院、渡口建设指挥部等渡口建设遗址,挖掘“大三线建设”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渡口记忆”文化特色旅游地。

攀枝花印务产业园区:新建以印刷、包装、广告、创意为主体的印务产业园。

中国攀枝花5A级文创小镇:以若干可变形态的小剧场表演艺术空间,组合出一个以当代舞蹈为主题的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借用国内舞蹈资源把全世界的舞蹈引入到攀枝花。构建“由山到花再到建筑物”的攀枝花独特建筑模式,主打阳光经济,结合康养理念,逐步完善文创小镇文化业态和产业业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三线记忆河门口:以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元素为核心,利用河门口、席草坪等区域在三线建设中以建材、电力为主的工业生产遗迹,实现对原河门口“三线建设”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推动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合作,将“三线记忆河门口”打造成工业遗址文化康养旅游综合体。

傈僳情韵康养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利用米易县新山乡傈僳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优势,结合傈僳族约德节、舞蹈斑鸠吃水、织布技艺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在川内乃至国内独一无二的傈僳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川内旅游重点精品亮点线路。

 

二、节能环保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到2020年,培育发展15家以上专业性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上。

(二)产业发展布局。

攀枝花节能环保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到目前为止只有几家公司,且布局较为分散。在“十三五”期间将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炳四区、流沙坡和西区。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节能服务。积极培育节能评估、能源审计、项目设计等专业节能服务机构,提供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装备等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公益性节能服务平台。支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鼓励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搭建合同能源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引导节能设备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投融资机构,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节能服务。

加快发展环保服务。规范发展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生态效率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认证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环境保险理赔等咨询服务。深化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转让。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碳减排机制。

培育发展环境工程承包服务。以污水处理、大型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城市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为重点,以重点集聚区为依托,培育一批环保工程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大型工程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企业集团。

三、商务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要求,坚持市场主体、政策引导、统筹协调原则,以优化空间布局和商务楼宇建设为抓手,加大政策引导,实施品牌建设和龙头带动战略,推动商务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商务服务中心。

(二)产业发展布局。

攀枝花市商务服务业布局较为分散,集群效应缺乏,不利于产业快速发展。攀枝花商务服务业布局应以主题楼宇、文化创意园区为载体,构建“一带两群”的空间布局,促进商务服务业规模发展、高端发展和集聚发展。“一带”指金沙江沿江商务服务经济带,“两群”指两个商务主题楼宇群。

(三)产业发展重点。

推动企业管理服务业发展。重点围绕钢铁、钒钛、能源、机械制造以及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金融、康养旅游等行业领域,全力推进国内知名企业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研发、营销、结算等机构聚集发展,增强总部聚集效应;不断优化总部企业服务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符合总部企业需求的服务内容,支持一批符合攀枝花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品牌优势的总部型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做强,提升规模实力。积极支持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投资咨询等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发展。

积极发展广告创意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广告公司、专业广告公司,支持广告企业围绕)、冷链加工、会展、会议等活动开展广告业务。支持广告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广告的价值;支持广告服务企业和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企业的互动合作,逐步形成会展服务与广告服务联动的特色优势。

大力发展中介咨询服务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支持企业围绕攀枝花工业“6+2”产业、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康养旅游等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建立由信息咨询、投融资、人才引进、技术评估及成果对接、市场预测、专业培训、法律及会计服务、管理咨询等细分领域构成的中介咨询服务业体系,形成企业合作协同、产业链相互融合的发展局面。

专栏11:“十三五”商务服务业重大项目

商务服务经济带建设:以滨江景观带打造为契机,打造集文化创意、广告设计、企业管理咨询、法律服务、旅行社等为一体的商务服务经济带。

流沙坡商务主题楼宇建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推动楼宇群建设和发展,围绕广告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投资与资产管理、财税、人力资源等中介咨询服务,在流沙坡建设1个综合商务服务主题楼宇群。

 

四、会展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依托“钒钛之都”和“阳光康养”这两个城市特色和城市品牌,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加快会展场馆建设,打造会展品牌,形成健全、开放、有序的会展市场,把攀枝花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到2020年,全市会展场馆室内展览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全市会展业年均交易额增长10%,年交易额达到80亿元。培育45个与本地产业相结合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会展品牌。

(二)产业发展布局。

以本地产业和资源为基础,形成“一心、四节点”的会展场馆体系,具备承担国际性、综合性大型会展的能力。一心:攀枝花会展中心。四节点:普达、红格、流沙坡、沙沟会展中心。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推进会展场馆建设。适时进行攀枝花会展中心扩能改造,积极推进普达国际会议中心、红格温泉会议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流沙坡会展中心、沙沟会展中心等新建会展场馆项目启动建设。到2020年攀枝花市会展场馆形成“一中心、四节点”格局,城市会展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增强。

培育特色会展品牌。依托城市特色和产业优势,形成一批具有攀枝花特色、展现城市形象、带动城市发展的会展品牌。围绕中国阳光康养城市建设,举办高规格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塑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积极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钒钛博览会,打造国际国内钒钛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围绕钒钛钢铁、阳光康养、体育健身、开放合作、三线文化等展会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本特别是国际知名会展企业举办会展。加强区域联系,培育12家在川、滇、黔等地区有影响的高端会展。

培育会展领军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会展企业设立会展机构,大力培育设计策划、咨询中介等会展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提高会展企业的专业化运作水平,提升会展人才的专业化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以会展领军企业为龙头,以中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各类会展专业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推动会展业创新与开放合作。树立“大会展”理念、推动业态创新,以会展中心、专业市场、商贸城等载体为平台,加强虚拟会展与实体会展的互动和融合,探索“展会+基地+交易”的特色发展模式。加强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衔接,争取更多国际、国家级会议到攀枝花举办。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会展机构,加强信息交流,引进国际著名展会来我市举办,学习借鉴国际展览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有效推动会展业开放合作发展。

 

 

专栏12:“十三五”会展业重大项目

改造提升攀枝花会展中心项目: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强会展业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现代化会展业市场主体,加强现有会展场馆改造升级,提升会展配套服务能力,初步形成攀西地区具有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

普达国际会议中心:在普达国际阳光康养区新建国际大型会议中心,建成以会议为主体,配套展览、商业、酒店等设施的大型综合性会议中心。

红格温泉会议中心: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新建红格温泉会议中心,建成区域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新庄瑞德会展中心:在新庄规划建设约120亩的会展广场,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发挥现代物流业集聚优势,凸显2.5产业特色、集中培育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于一体的会展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山水园林生态特色的攀西地区国际会展产业城,成为西区经济社会又一核心增长极。

 

五、体育运动产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进一步扩大体育服务和产品供给,建设“康养+运动”在线平台,推动体育产业与康养产业有机结合。建成功能较完善的阳光体育产业园,建设一批阳光康养戏水乐园,培育一批户外体育运动产业项目,打造一批优秀的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塑造一批具有地方、民间、民族特色的节庆体育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品牌。与甘孜、阿坝、凉山、雅安共同形成户外运动产业带。到2020,把攀枝花市打造成为体系完善、特色明显的川西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高地,使健身休闲、阳光康养体育、冬季竞训成为城市名片。

(二)产业发展布局。

体育产业布局为“一核二园四基地”“一核”指以市体育场馆、奥林匹克运动中心、新视窗运动中心、国际森林体育公园为载体的体育产业核心区;“二园”指阳光体育产业园和户外运动健身休闲产业园。依托红格训练基地、红格温泉、红格绿色运动中心,打造阳光体育产业园。利用峡谷森林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俗特色,打造户外运动和民俗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园;“四基地”指米易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盐边红格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竞训基地、仁和攀泰山庄射击射箭竞训基地、西区四川省飞碟竞训基地。

(三)产业发展重点。

打造精品赛事和冬训胜地。每年定期举办垒球、皮划艇激流回旋、桥牌赛等精品赛事。利用攀枝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四大基地和大型体育场馆,吸纳全国各地的运动队来攀训练,努力把攀枝花打造成中国著名的冬训胜地。

打造户外运动健身品牌。一是打造自行车健身项目:环金沙江公路自行车(西区)、万宝营森林公园山地自行车赛(仁和)、环湖公路自行车赛(盐边)。二是打造越野和徒步健身项目:徒步金沙画廊户外赛(西区)、滨河段户外定向越野赛(仁和)、徒步50公里户外运动和攀莲镇六公里路口至新山乡阿考广场两条徒步健身走精品线路(米易)、欢乐阳光节徒步旅行赛(盐边)。三是打造水上休闲运动项目:金沙滩水上运动基地(西区)、迷昜龙舟赛和安宁河水上漂流项目(米易)、二滩湖区水上休闲运动项目(盐边)。

打造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以体育健康为主题和特色,深度挖掘民族民间风情文化内涵,积极探索“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宜居等多功能叠加发展”的“康养+运动”产业发展之路。依托红格旅游风情小镇的体育竞训基地、高尔夫运动、温泉旅游度假等优势,打造以“休闲健身养生”为主的红格特色小镇休闲体育特色小镇。依托二滩湖区的山、水等自然优势,打造以垂钓、环湖越野、徒步走等为主的渔门镇户外健身特色小镇。

推进其他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建设“康养+运动”在线平台,整合体育组织、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赛事活动信息,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形成健身休闲产业新业态。加强人才、技术、金融、信息四大体育要素市场培育,进一步发展体育小微企业。积极培育以健身知识与技能、健身休闲、体育文化和健康交流为主题的论坛、培训、展示会。与国际知名体育运动俱乐部、体育活动组织进行深入合作,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运动赛事,打响攀枝花体育运动产业品牌。

专栏13:“十三五”体育运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攀枝花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在临江路老市委内建设一栋综合楼及网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等室外场馆,建设面积3439平方米。

攀枝花市射击场:在市体育中学内新建3000平方米综合楼一栋,50米、25米、10米靶场各一个。

攀枝花市运动员训练接待中心:在市体育场馆中心内计划新建5549平方米综合楼一栋。

米易县城南体育中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内设4000座综合体育馆及附属设施。

西区综合体育馆:预计占地25亩,修建综合体育馆和室外场馆及停车场

金沙滩水上运动基地:位于西区格里坪镇,计划投资2亿元,用地150亩,借助“国家级攀枝花金沙滩全民健身户外营地”、金沙滩“万里长江第一漂”品牌影响,引进企业将其改造成为国家级金沙滩水上运动基地、康养休闲运动营地。

盐边红格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山地自行车赛道、登山健身步道、野外自驾游营地、综合训练馆。

攀枝花国际森林体育公园项目:项目位于花城新区巴斯箐片区,总投资约20亿,分为体育运动场馆区和康养生活区。

红格奥林匹克体校:建设一所占地 300 余亩,可容纳 4000 人规模的集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拳击、举重、摔跤、柔道、射箭、游泳等体育训练、比赛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学校。

 

六、社区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建成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为重点,完善社区的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社区商业便民、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科普、体育健身、法律援助等服务,实现公益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力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整体、群众参与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产业发展布局。

形成“一核五点”的社区服务布局。“一核”指以新区为载体形成中高端社区服务的核心区,引进和打造中高端社区服务品牌、培育高水平社区服务企业,建设攀枝花市社区服务业的制高点。“五点”就是在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城、盐边县城打造社区服务业示范点,形成对区县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引领。

(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科技教育、医疗保健、互联网络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网络建设,提倡和鼓励社区资源共享。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推动社区服务中心运作的民营化、市场化,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拓展社区服务业服务内容。积极开展服务老人群体的应急呼叫、陪聊、陪读,服务中年群体的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服务青年群体的家教、导游等服务,服务婴幼儿群体的照料、接送等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医疗保健、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修理维护、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培育龙头示范企业,形成若干家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质量好的社区服务企业。

深化社区服务改革。建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逐步将养老、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服务延伸到社区。深入开展社区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

专栏14:“十三五”社区服务业发展重点

社区服务设施完善项目: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科技教育、医疗保健、互联网络等社区服务设施。搞好老社区的服务设施改造、扩能,打造宜居环境。

便民利民建设项目:重点发展家政、物业和社区化养老服务、儿童照顾服务等项目。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结合攀枝花市殡仪馆搬迁及青山公墓二期项目,引导相关产业有序发展。

社区健康服务项目:推进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管理、健康状况评估、健康管理咨询、健康管理跟踪服务、专项及疾病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教育讲座等服项目,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档次,促进生活方式改变,实现健康生活。

社区智慧服务项目:在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社区医疗、家政护理、老人关爱等领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

 

第六章 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重大工程

为了推动攀枝花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实施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服务化、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业集聚发展、服务业品牌打造、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等六大重大工程。

第一节  平台建设工程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鼓励各类组织建设商贸、康养、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信息服务系统,完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攀枝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西南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和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打造攀枝花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发挥攀枝花钒钛产业优势,依托攀枝花钒钛交易场所和电商企业,建立煤炭、钢铁、钒钛、机械、化工、特色农产品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围绕攀枝花钒钛战略资源开发,以钒钛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和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依托,整合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攀枝花学院、企业集团以及国内外技术力量,打造生产工艺研究、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攀枝花科技服务平台。狠抓攀西试验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攀枝花孵化服务平台。

专栏15: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七大服务业平台:攀枝花商贸、康养、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攀枝花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攀枝花钒钛交易场所,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攀枝花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攀枝花科技服务平台,攀枝花科技孵化服务平台。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工程

实施主辅分离试点示范工程,健全主辅分离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大型企业主分离试点示范,引导大型制造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将科技研发、物流运输、营销贸易等服务业分离出来,建立社会化的专业服务公司。实施制造业增值服务试点示范工程,支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以拓展产品增值服务为核心,围绕研发创新、系统集成、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环节,发展专业设计与定制服务,提供研发设计、产品制造、设备安装、项目控制、设施维护、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销售、物流、节能环保服务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实施制造企业产业链延伸试点示范,鼓励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向下游延伸,向上游扩展,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引导企业从“生产型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探索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共生发展。

专栏16:制造业服务化工程

主辅分离试点示范工程,制造业增值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制造企业产业链延伸试点示范工程,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

 

第三节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支持优势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综合服务业企业集团。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剥离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管理咨询等业务,组建专业化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引导高技术制造企业、工程建筑企业实现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以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运营管理、客户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金融租赁、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为主转变。推动大型国有服务业企业突出主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培育核心竞争力。

专栏17: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通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引进等途径,在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电子商务、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节能环保、会展、社区服务等每个领域培育2-3家行业龙头企业。

 

第四节  集聚发展工程

按照产业融合、突出重点、区域兼顾的规划思路,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政企共建等策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集聚区,推动行业集聚发展。按照区域特点和发展需要,推进集聚区的整体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和建筑形态,突出核心区概念,强化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约束性,强化集聚区产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优化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围绕重点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基础好、影响范围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十类集聚区:即康养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集聚区、现代物流集聚区、商贸流通集聚区、电子商务集聚区、信息服务集聚区、科技服务集聚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集聚区、商贸和会展集聚区、旅游与运动休闲服务集聚区等集聚区。从完善功能、集聚人气和营造氛围出发,以入驻企业的共性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商务、商业、文化、休闲、会展、餐饮、酒店、娱乐、住宿等功能,推动集聚区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采用联合开发机制,注重市场化运作,择优引进设计方和开发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鼓励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经济主体参与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不断拓展集聚区的品牌效应,体现集聚效应。到“十三五”期末,集聚区基本形成“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成为攀枝花发展服务经济、提升城市功能的功能型区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型区域。

专栏18: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打造十类集聚区:即康养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集聚区、现代物流集聚区、商贸流通、电子商务集聚区、信息服务集聚区、科技服务集聚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集聚区、商贸和会展集聚区、旅游与运动休闲服务集聚区等集聚区。

 

第五节  品牌塑造工程

加快组织编制全市服务业品牌发展规划,制定服务业品牌建设具体行动计划,建立服务业品牌建设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建立健全服务业品牌的储备和培育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服务业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康养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餐饮酒店、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每个领域精心选择3-5家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服务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创牌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品牌经营意识,加大对服务业创牌和品牌推广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指导和协助服务业企业创建品牌。引导服务企业实施商标、商号、域名的同名注册,保持企业品牌与商号的一致性、整体性,增强企业品牌综合竞争力。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市级以上知名品牌企业的服务产品。鼓励具有自主品牌的服务业企业以服务商标、商号为纽带,开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推进网络化和品牌化运作。

专栏19:服务业品牌塑造工程

施服务业品牌打造工程,在康养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餐饮酒店、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节能环保等每个领域的分别打造2-3个国内知名品牌,服务业品牌数量达到35个。

 

第六节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城市连锁超市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发展农家店,完善农村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加强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系统、安全系统和可追溯系统建设,改造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农副产品购销体系,形成以城区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城乡各专业产地市场为核心,以各类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为辅助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按照“六统一”和“六规范”的要求,依托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加强新型农资放心店、庄稼医院建设,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讯服务企业,整合农业种植、养殖、深加工信息平台,建立农业生产信息、农业管理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渠道建设,延伸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需求,建立物理网点、电子渠道相互补充、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坚持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围绕缓解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村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商务、事务、村务“三务合一”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供给体制,以基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20: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构建六大农村服务体系: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村级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

加强实施组织领导。成立服务业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针对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全程负责专项工作的安排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统筹与协调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与落实服务业发展政策、检查和监督服务业工作的开展。各区县要根据全市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功能定位,成立相应的现代服务业工作推进机构。

完善规划实施推进机制。把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事日程,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有效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各重点行业发展的政策,将其转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做好任务的分解,严格制定分步实施计划,确保任务落到实处。构建动态的、以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完备的奖惩制度,科学衡量各区县、各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

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加强服务业产业体系规划的相互衔接,坚持全市服务业发展“一盘棋”,全程全域顶层设计,把商贸、旅游、信息、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置于城市建设规划总体布局中使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衔接。推动规划蓝图加快转变为发展现实。

第二节  创建良好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广播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开展服务业名企、名牌评选活动。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认识,并将其自觉运用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形成全社会关心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发展政策。在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原则上一律实行与现代制造业企业等同的水、电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一些行业采取与科技产业等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在市场准入、规划保障、知识产权保护、财政扶持、行业统计等多个方面不断出台创新措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协会建设进程,建立齐全的服务业行业协会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管制行为边界,对于应该由行业协会管理的领域,政府应通过委托方式,将相关职能移交行业协会执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建立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联动机制和对话机制,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纠纷裁决等方面加强与行业协会沟通,培育发展行业协会。

第三节  推动重点项目实施

做好项目规划与前期管理。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理念,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攀枝花实际,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加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提高项目工作水平。紧紧围绕攀枝花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规划和建设一批区域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始终保持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各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对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市财政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发挥外资、社会资本在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调整招商引资思路,把服务业尤其是我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或比较优势的康养、金融、房地产、物流、科技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尽快取消限制服务企业和服务产品进入攀枝花的行政壁垒,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同时鼓励本地优势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第四节  加强发展要素保障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引导发展重点行业、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根据特殊行业的需要,还应落实支持重点行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政府从资源出让价款中拿出部分资金,引导区内外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设立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服务企业利用境内上市等直接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与服务企业之间的直接协作,通过政府采购、经营公共资源为服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政府、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联系,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商业银行向服务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积极探索和运用PPP投融资模式,引导民间投资以合资、合作、联营、项目

融资等方式,参与攀枝花市康养、物流、电子商务等基础设

施建设。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编制用于服务业商圈的土地供应计划,保证规划项目优先用地,对投资强度大、建成后纳税额高、社会效益好、促进城市品位提高的标志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及时提供土地产权保障服务。

第五节  强化技术人才支撑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服务人才。鼓励企业多途径引进人才,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具有现代服务管理技能和全球性市场开拓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人事制度上为企业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在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为人才安心工作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外部环境。

设立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倍增计划,吸引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就业和创业。建立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人才行动计划,整合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培训等资源,大力开展服务外包人才的实战性培训和指定性开发,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持续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