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四川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7-05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十四五”时期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和《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取得的成就。“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意见》《办法》《规定》)和《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精神,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办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落地,全省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正式实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持续深入,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扎实高效,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统计法治监督取得重大成果,防惩造假的统计生态正在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加快应用,统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统计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二)面临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重大部署,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落实统计现代化改革工作。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统计事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为提高统计生产力、变革统计生产方式、重塑统计生产关系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要清醒看到,统计工作面临不少挑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全省统计事业发展还不够平衡;统计数据质量基础尚不牢固;部分统计调查制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实践;统计管理体制有待创新,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统计调查工作机制仍需完善;统计数据、信息、分析等精准服务和优质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机制还不够完善;统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够充分,依法依规统计的生态尚未真正形成;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迟滞,统计科研创新支撑能力不足;政府统计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待加强。
在新的起点上,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扎实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统计工作和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植根省情、面向全国,遵循规律、守正创新,尊崇法治、求真务实,完善统计体制机制,改革统计制度方法,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增强统计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推进统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党的领导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统计体系最大优势,是实现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政治保证。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统计系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统计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以数据质量为根本。把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生命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坚持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加强和改进政府统计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刻把握改革规律特点,吸收改革精神要领,用改革的办法破除统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出有利于统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提高统计抗干扰能力等的重大统计改革举措。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创新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加快实现统计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统计科学、数据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统计事业发展,协调推进统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
——以法治监督为保障。完善统计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统计数据治理能力,更好发挥统计督察的监督作用、执法检查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好统计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建设政治素质高、大局观念强、业务能力精的高素质专业化统计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培养提升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夯实事关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人力基础。
(三)总体目标。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四川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这就是: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统计制度方法体系与时俱进、统计体制机制组织高效、协同顺畅,统计调查技术手段先进、安全便捷,统计法治体系完备、监督有力,统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统计对外开放广泛深入,统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统计成果得到更广泛应用,全民统计科学意识大幅增强,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更加信赖、对统计人员更加信任、对统计数据更有信心,统计在反映省情社情、支撑政策制定、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十四五”时期,锚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紧紧围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活力充分迸发,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明显提升,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统计数据质量持续提高。坚决落实“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责任要求,切实保障数据质量。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落实有力,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执行严格规范,调查对象依法如实上报源头数据,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良好统计生态进一步形成。
——统计制度方法科学健全。统计调查制度体系覆盖更加全面,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得到科学反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得到客观评价;统计方法体系更加完善,普查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抽样调查更加广泛运用,常规统计调查与普查衔接更加有效。
——统计调查能力明显增强。统计业务、统计政务与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统计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取得突破,现代统计信息化架构体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