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攀枝花新篇章的决定

(2023年1月4日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3-01-1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攀枝花新篇章,中共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推动攀枝花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的决定》,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攀枝花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发展定位要求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在全面领会精髓要义中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立足攀枝花实际和使命任务,统筹抓好贯彻落实,用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攀枝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战略擘画,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全市上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全市各项工作,推动中央新部署新要求在攀枝花落地见效。

  (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来川视察时指出,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在新征程上推进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确认识攀枝花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在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攀枝花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攀枝花新篇章。

  (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新型化、“珠峰攀登”“贡嘎培优”计划等部署,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四川制造”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航空航天强省。全市上下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关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党的二十大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作出系列部署,强调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聚焦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建设工程,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培育全国百强县(市)、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要更加重视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抓好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建设,全力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现代化的空间载体支撑。

  (五)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探索具有四川特色共同富裕新路子的重大部署,要求攀枝花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先行先试,体现了省委对攀枝花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坚决扛起推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努力为全省实现共同富裕探索路径、创造经验,不断彰显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征。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是攀枝花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性任务。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在更高战略层面、更大发展平台上赋予了攀枝花谋划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和难得发展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新征程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公平均衡发展、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增强现代化的物质技术、空间载体、共同富裕支撑。今后一个时期,市委总体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省委“总思路、总牵引、总抓手”,以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以“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为战略重点,以“三个圈层”为战略空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产业兴、城市美、万家和的幸福美好攀枝花。

  (六)准确把握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国中西部前列;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基本建成,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建成高水平的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认真落实省委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着力实现以(下目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四化同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跃升,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对外交通大幅改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初见成效,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迈上更高水平。

  (七)突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战略牵引。要坚决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为全省实现共同富裕积累经验、提供样本。要积极探索在四化同步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带动性、突破性强的重大改革,在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公平均衡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体系,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形成裂变效应,全面推进现代化攀枝花建设。

  三、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实现“产业兴”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不断夯实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关键。要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四化同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充分利用钒钛钢铁、阳光、清洁能源三大资源,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做好三个产业“饭碗”大文章,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成链,加快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八)着力构建“2+3”现代工业体系。发挥矿产和水风光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要素资源匹配好等优势,强化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服务现代化经济强省建设的使命担当。突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引领,加快发展先进钒钛钢铁材料、清洁能源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以钒钛化工、氯碱化工、硫磷化工、煤化工为主的绿色化工,以含钒钛高端铸造钢铁成套设备及相关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集约化的钒钛磁铁矿采选冶3大支柱产业。推动钒钛磁铁矿集约化利用,加快红格南矿区高水平开发,推进钒钛钢铁产业“特精尖”转型升级,集聚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钒钛铸造产业园,延伸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培育发展钒钛储能全产业链,推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攀西数字经济港。

  (九)积极建立“3+1”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推动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着力发展商业贸易,打造区域时尚消费中心,丰富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网络经济、共享经济、健康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补强物流设施短板,发展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十)加快构建“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挥特色精品农业优势,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更大力度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重点打造“攀粮”“攀果”“攀菜”“攀畜”4个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攀花”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田长制,实施耕地提质增量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造区域农产品“一品牌两中心”,加强安宁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广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十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建立国家支持、部省联合、省市联动的科技创新机制,大力推进钒钛、氢能、储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人才兴攀”战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赋能助推产业迭代升级,加快培育领航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新型化,加快传统采矿和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突出“链主”引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做好融链稳链控链,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建强钒钛钢铁产业生态圈、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生态圈。统筹推进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四、深入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聚力实现“城市美”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品质决定城市魅力。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集约组团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十二)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布局、功能服务耦合叠加,加快形成“一城一市一区”发展格局,引导市场要素合理分布、有序流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市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发展路子,积极发展产城融合、功能联动、绿色生态的片区组团。推动城市自然生长、连片发展,加速形成产城闭环,促进城市发展从分散走向集聚,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幸福的宜居城市。健全市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十三)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极核、县城为支撑、中心镇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市县镇三级新型城镇化体系。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配套设施,增强县城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促进县域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强化中心镇、重点镇建设,积极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县域副中心。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配套政策。

  (十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顺应城市建设发展规律,推进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治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加强城市更新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复兴炳草岗”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腾空区综合利用,加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留住“城市记忆”、激发城市活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建设强度,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强化城市安全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推进采煤沉陷区、尾矿库等治理,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增强城市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的能力。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十五)推进友好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低碳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和景观风貌,加快推进东华山山地运动营地、阿署达片区、银江湖片区建设,深入开展“四花”打造。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十六)统筹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织密立体交通网,打造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中圈”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交通圈。深入实施“纽扣计划”,完善城区交通路网体系,畅通市域交通微循环,构建多层次高质量公共交通服务网络,高品质打造绿道系统和慢行空间,提升路网通行效能,打造半小时通勤圈。统筹推进水、电、气、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居住区配套设施短板。

  五、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聚力实现“万家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现代化攀枝花的必然要求。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

  (十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坚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各县(区)资源禀赋、生态人文、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统筹,持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竞相发展、抱拳成团的县域经济板块。推动市域一体、协调发展。东区要深入推进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加快推动以“复兴炳草岗”为重点的城市更新,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和产业承载水平;西区要着力做大做强煤焦化煤化工产业,大力推进氢能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做大经济总量;仁和区要加快推动“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大力发展钒钛铸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和协调性;米易县要推动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转型升级,做强新能源及储能材料特色产业,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盐边县要加快推进红格南矿区开发、推动阳光温泉运动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壮大县域经济增长极;钒钛高新区要深入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全力打造钒钛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弥补市域发展突出短板,建立先富帮后富机制,健全对口支援、精准帮扶等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更加注重边远民族地区、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高质量发展。

  (十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建设,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深入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积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深入推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良性循环。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市域公共服务布局,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倾斜。兜紧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九)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坚持就业优先,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方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实施“消底、提低、扩中”行动,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机制,消除家庭年收入位于标准监测底线以下情况,强化困难群众托底保障,完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体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推动更多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规范财富积累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

  (二十)提高城乡基层治理效能。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攀枝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助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攀枝花。

  (二十一)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传承弘扬三线建设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研究阐述,积极推动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创作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作品,讲好攀枝花故事,积极培育和塑造“攀登、创新、阳光、包容”新时代攀枝花精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大剧院、科技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六、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聚力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改革开放是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攀枝花的关键一招。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高层次上拓展经济地理空间,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

  (二十二)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行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为系统的深化改革,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重大问题,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动一批带动性强、引领性强的综合性改革。加大改革统筹力度,深化科技创新、“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改革落实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制度机制建设与治理效能转化深度融合、助推企业发展和培育营商环境有机结合。巩固和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成果,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二十三)加快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发挥攀枝花作为成渝地区通往南亚和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最近点、国家连接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等优势,提升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建设“川货出川”南向新通道,强化服务四川加强南向开放部署的使命担当,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打造攀枝花国际物流港,运行好中老(攀枝花—万象)国际班列,高质量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泛亚国际大通道,形成“北有青白江,南有攀枝花”的国际铁路物流格局。推动市域“内圈”高质量发展,与金沙江区域“中圈”市(州)更加紧密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区域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总部经济。深度融入成渝贵昆“外圈”,以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大城市为依托,推动立体全面开放,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二十四)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政治巡察,加强政治生态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持续营造担当尽责、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十五)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用好县级党校分类改革成果和三线建设教育基地、纪检监察学院等平台。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抓好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内主题教育。

  (二十六)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全面过硬党组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健全干部向一线集聚、在一线考察机制,大力选拔堪当攀枝花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入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常态抓好年轻干部战略性培养选拔,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力抓党建促共同富裕,统筹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和全面过硬,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十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入排查整治装模作样的“说唱歌手”等八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干部典型问题,持续深化“阳光政务”“阳光纪检”双轮驱动,扎实推进“廉洁攀枝花”建设。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强化基层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积极培育阳光廉洁文化品牌,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攀登向上,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攀枝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