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花香两岸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09-17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图为丰收在望的范村大坝。
入秋后,二滩库区尾端的永兴河,一幅“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丽景象。盐边县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最大的永兴镇稻浪翻滚,丰收在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按照省委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的部署,盐边县以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为重点,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上
“你看,穗子吊线长,满穗最少150粒、最多290粒,粒粒饱满,瞧着就让人心生欢喜。”8月29日上午,站在范村大坝自家的稻田里,永兴镇江西村范村组村民谷才成、王显明捻着麦穗对记者说。这两人都是种水稻的好把式。
范村大坝是永兴粮仓的标志性地块,从永兴河北岸的江西村范村组一直绵延到新胜村六合组,方圆3.5平方公里,约2500亩水稻,是全镇粮食主产区。
近年来,永兴镇致力于发展精品块状农业,从二滩库区的永兴村湾塘组到与温泉彝族乡毗邻的箐河村板依组,芒果、西瓜、草莓、石榴、沃柑、刺竹,以及流水养鱼、种草养畜……几乎应有尽有,但全镇“粮食安全”的弦从未放松。
2019年至2021年,全县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永兴镇投入2500万元,涉及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江西村、新胜村为主的3500亩水稻全部纳入其中,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设施建设。其中,实施的范坪大堰、永兴大堰以及永兴河堤治理工程,保障了江西村、新胜村的灌溉用水,两个村基本形成了“一年两熟”的模式,即春种西瓜、夏种水稻,既保证了种粮农户的收益,又保障了全镇粮食产出。
新胜村雷堡坪组52岁的村民毛方菊,也是种水稻的好把式,种了30多年杂交水稻“宜香3724”,亩产接近2000斤,可谓经验丰富。“如今机械化作业越来越便利,全村有七八台收割机,我家6亩田的谷子,半天就收割完了。”毛方菊说。
镇村区划调整后,永兴镇共有8984户、28246人。江西、新胜两个村2500亩水稻,加上苍蒲、强胜、永兴、箐河等村的1000亩水稻,预计年产粮630万斤,全镇人均粮食达223斤,新米上市的时候,价格可卖到每斤3.5元。
毛方菊家每年要销售9000斤粮食,她和儿子的手机上储存着镇里10多位长年联系的买粮户电话,喇撒田社区居民郭启荣就是其中之一。“我家6口人,每个月要吃50到100斤大米,”郭启荣说,现在条件方便,一个电话,马上就能拿到米。
全力打造稻菜现代园区
最近几天,江西村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元建一直在等个重要的信息,“马上大规模的水稻收割就要开始了,县上购买的两台收割机说是这两天就要到货,正好借这个机会练练兵。”
尽管江西村、新胜村早已有了私人租赁的收割机,一亩地150元,但江西村集体经济从事这项生意还是头一次。梁元建说,近期落地江西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工程”投资149.61万元,还配套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开沟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
这项工程,仅仅是永兴镇今年着力打造的盐边县稻菜现代园区中的一个项目,属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项目,将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是盐边县获得乡村振兴先进县的奖补资金。
这笔钱,永兴镇按照县里的部署安排,全部用到了保障粮食安全上,项目实施地主要在江西村、新胜村,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等四大板块。目前,稻菜现代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育秧中心建设工程、粮油加工工程等正抓紧施工,范村大坝高效节水建设工程等项目将在水稻收割完后全面施工。项目完工后,永兴镇粮食生产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不仅如此,在永兴镇,还有一个跟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新建项目——位于永兴老粮站的盐边县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完工,总投资450万元,具备储存1000吨粮食的能力。(刘皓 记者 梁波 见习记者 任姝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