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扛在肩 健康攀枝花建设迈出新步伐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9-12-03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一年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程桂英

  今年1月,市卫生健康委正式挂牌成立。从“卫生计生”到“卫生健康”,职能变了、机构变了,人员组成也变了,但卫生健康人为民服务、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初心没有变。

  新机构新气象,新征程新作为。近一年来,市卫生健康委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攀枝花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增强全民健康服务和健康福祉,全方位建设、全周期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健康攀枝花建设迈出新步伐。

  近一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党的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落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成效,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机关党建工作亮点频现,其经验在全市分享交流……

  近一年来,我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康“服务网”越织越密:新建和改扩建村卫生室72个,新建专家工作站3个,建成服务半径5公里、15分钟内到达的城区急救服务圈……

  近一年来,我市卫生健康资源不断向基层流动延伸:全市共投入542.71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环境改造和设备添置;6大医疗联合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帮扶关系,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达91%……

  近一年来,我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为56.7%;患者满意度达93.2%;全市三级医院市外住院患者占比达到28%…… (下转7版)(上接1版)近一年来,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市10余家公立医院已完成党建入章、完善议事规则等;成功争取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1个,省级试点2个;建立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大处方”“滥耗材”得到有效遏制……

  党的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发展,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卫生健康系统落地落实。

  坚持机制引领,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落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科学制定党委、党委书记、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三张清单”,推动党建责任落到实处。坚持每季度召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分析研判会,建立健全班子成员联系指导直属单位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建工作每月清单制、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推动各级党组织持续加强党建工作。

  坚持责任引领,推动党风廉政落地落细。把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紧密结合,实行“责任制+清单制”,将中央、省委、市委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卫生健康工作全过程,持续巩固卫生健康系统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健康攀枝花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服务引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好基层党建“五个基本”要求,创新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花城天使”共产党员服务队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送医送药、免费咨询义诊。大力开展“花城有爱 红色接力”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广大市民献爱心、传温暖。

  坚持文化引领,工作活力进一步激发。做强卫生文化品牌,以文化引领行业作风;积极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力量、鼓舞干劲、激发活力;强化先进典型宣传,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卫生健康宣传工作的领导,形成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一盘棋”格局、“一呼百应”工作态势。

  坚持示范引领,争先创优工作氛围进一步浓厚。开展“攀枝花市优秀医师”“‘攀枝花名医’培养计划入选者”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鼓舞广大医务工作者精进技术、崇尚医德,更好地服务群众。加强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员干部培养工作列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把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作为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

  在市卫生健康委的三定方案中,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纳入了职责范畴,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面对老龄化问题,我市成功探索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社区医养护、候鸟医养”等5种代表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获业界广泛认可。首批医养结合示范点运营向好,同期入住率较2018年上升13.5个百分点。关注多元老年健康需求,成功申报国家2019年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将非攀枝花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免费乘坐公交车范围议题研究,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攀枝花市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服务规范》试点,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米易县人民医院2家医疗机构老年病科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2019年,攀枝花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健康养老“攀枝花模式”在全国交流经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等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并纷纷予以报道。

  针对妇女和婴幼儿健康问题,我市高效实施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孕产妇和0至6岁儿童免费健康管理服务两个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强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妊娠风险的评估责任,按照“基层建册、医院建档、分级管理、辖区追访”的原则,加强了对孕妇的全程追踪和动态管理。全面建成全市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网络。

  除了完善“为老为小”健康服务体系,我市还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覆盖全人群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织密健康“服务网”。补齐村卫生室和村医缺失的短板,新建和改扩建72个贫困村村卫生室,千方百计配齐配强合格村医,目前全市351个行政村已有487个村卫生室、558名乡村医生。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新建专家工作站3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6个,专科诊疗和疑难重症救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起以“1个120急救平台+2个国家胸痛中心+15所急救网络医院”为支撑的高效应急医疗救护体系,建成服务半径5公里、15分钟内到达的城区急救服务圈。

  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延伸

  “没想到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三级医院的服务。”前不久,家住盐边县渔门镇的李大妈生了一场病,咳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还伴有走路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渔门镇医院拍完CT后,市中心医院医生通过远程影像会诊,为李大妈进行了分析诊断,使得李大妈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看病远、看病难”曾一度困扰着基层群众,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以来,更加注重卫生健康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

  今年全市共投入542.71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环境改造和设备添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门诊诊疗量较去年均有提高。试点“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和“社区医院”创建工作,确定了米易县和盐边县为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和米易县攀莲镇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医院”创建试点。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牵头组建的6大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帮扶、协作关系,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达91%。

  数据最有说服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10月,我市三级医院诊疗量221万人次,增幅为7.4%。县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量增幅为15.7%,住院诊疗量增幅为10.4%,床位使用率达到97.1%。县域内就诊率为90.3%,分级诊疗任务全面完成。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40个,开展了“家庭医生示范工作室”创建,争取到5个省级“家庭医生示范工作室”专项经费,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72.18%,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100%。

  健康扶贫更是让医疗资源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县域内住院6193人次,住院总费用2025.46万元,患者自付比为3.18%。卫生扶贫基金救助住院贫困人口(含县域外)6457人次,使用救助金498.02万元。贫困人口累计享受“九免二补助”医疗救助优惠政策共计38400人次,金额212.51万元。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建设高质量健康服务基地是市卫生健康委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怎样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又如何推动高质量健康服务基地建设呢?

  答案在一个个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中清晰可见。今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三级(地市级)”认证并获得授牌;以数字化医院评审为契机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市共有15家医疗机构通过数字化医院评审,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为三星级数字化医院,市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星级数字化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为互联网医院,市中心医院预计年底前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和提交工作。

  与此同时,市中心医院成为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并被列为了四川省9家罕见病诊疗医院之一;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继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后,今年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并被列为四川省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医院;引进人才263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36名,副高以上职称4名。通过全方位培养,1人被评为第三届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1人被评为第二届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4人被评为第八批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共计派出307名干部人才援助贫困地区和服务薄弱地区。

  我市还着力打造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全市100%三甲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为56.7%。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实施,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启动满意度测评工作,患者满意度达到93.2%。

  国字号的金字招牌、丰富的医疗资源、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有效满足我市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吸引了大批市外患者到我市看病就医,全市三级医院市外住院患者占比达到28%,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市中心医院市外住院患者占比达到4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市卫生健康委组建后,更加注重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医疗管理,更加注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成立了全市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市医院党建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印发《攀枝花市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实施方案》,明确了县(区)政府、人社、财政、市级公立医院等相关部门职责和完成时限。目前,全市10余家公立医院已完成党建入章、完善议事规则、完成领导体制调整等相关重点工作。

  积极争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列入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2家医院列入省级试点单位;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攀枝花市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成立市级质控分中心35个,县(区)质控组40个;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了绩效工资改革等。

  医院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依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和医疗行为的全面监管,“大处方”“滥耗材”得到有效遏制;会同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了医保、药品、医疗费用等专项整顿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建立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共对4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并严格处理。

  行风建设持续加强。制定了《全市卫生健康行业不正行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扶贫等4个专项整治,共查找整改问题80余条。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诚信建设”“规范高效医疗卫生服务窗口”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面落实行业作风“九不准”,营造了良好的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全市卫生健康人的点滴努力和辛勤付出下,健康攀枝花建设的美好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