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钢轨与花海 感受硬核与柔美

—— 亚太地区媒体代表团在攀参观采访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亚太地区媒体代表团参观采访攀钢钒轨梁厂。

  

  亚太地区媒体代表团参观采访阿署达四季花海。

  10月22日,由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组织的亚太地区媒体代表团继续在攀枝花参观采访,21个国家的23位媒体记者走进攀钢钒轨梁厂、阿署达四季花海等地,探寻自主创新和生态保护的“中国方案”。

  “中国第一高速道岔轨生产基地”“国内首家百米钢轨制造商”“中国唯一钢轨出口免检资质”“世界顶级钢轨制造基地”“累计铺量可绕地球6圈”“累计出口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走进攀钢钒轨梁厂,6列烫金大字无声诉说着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在这里,火红的钢坯在智能生产线上被打造成笔挺的“钢铁脊梁”,为中国乃至世界高铁高速平稳飞驰提供支撑和保障。

  走进陈列大厅,各类钢轨琳琅满目。媒体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拍照之余,还不时询问攀钢钢轨的优点、产量等情况。

  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中国高铁跑出了“加速度”。2020年,中国高铁整体输出第一单——雅万高铁的钢轨全部由攀钢钒轨梁厂生产。雅万高铁,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与万隆,线路全长142.3公里,设计开行时速350公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满两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单日最高旅客发送量达2.67万人次,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超565万公里,雅加达至万隆间的运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

  印度尼西亚《罗盘报》记者赛卡尔·甘达旺吉对于雅万高铁为沿线民众提供的安全、绿色、高效、舒适出行方式深有感触:“我乘坐了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尤其当我需要去万隆出差时,这条高铁帮了大忙,因为它大大缩短了旅途时间。以前从雅加达到万隆通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但高铁真正实现了缩短行程时间,确实非常便捷高效。”

  暮秋,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姹紫嫣红,一串红、长寿花、报春花、紫绒鼠尾草……近200种花卉次第开放,迎风摇曳。

  然而,3年前,这里还是国内坝体最高、安全服役年限最长的大型尾矿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黑湖”。2022年6月,该尾矿库闭库。随后,一场由“黑色”变为“绿色”的蝶变在此上演。经过2年的建设,一个1000余亩的高品质生态园林景观呈现在人们眼前,它包括400余亩四季花海以及动物城、花园餐厅、音乐广场等体验项目。

  媒体记者们乘坐观光车一路探访,将沿途动人的景致、鲜活的细节,一一收进取景框。这都是报道的好素材,更是难得的实地体验。

  “中国生态保护的理念非常好。”斯里兰卡《祖国报》记者朱万普拉格·萨奇特拉·伊兰加·佩雷拉说,斯里兰卡作为一个旅游国家,目前已有大量中国游客到访。他认为,这种生态旅游的理念同样应该在斯里兰卡落地生根。返回斯里兰卡后,他将积极与政府部门及各界人士沟通,汲取中国的成功经验,争取三年内在科伦坡建设同等级的生态示范区。这也是他此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钢轨与花海,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参观地点,实则勾勒出攀枝花发展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硬实力的锻造,一个是软环境的营造;一个面向世界,一个回归生活。

  雅万高铁的钢轨代表着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它精准、高效、可靠;阿署达花海则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柔美智慧,它包容、再生、和谐。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的统一体。或许,真正的发展就该如此——既有钢的坚韧,也有花的柔美;既能创造绕地球六圈的钢轨,也能让一片“黑湖”绽放出绚烂的花海。

  参观采访结束时,朱万普拉格·萨奇特拉·伊兰加·佩雷拉用中文说:“攀枝花,很棒。”这句简单评价的背后,是一座城市以花为名、以钢为骨的双重魅力,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发展哲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晏洁 范森 刘珂言 实习生 杨晶尧 文/图)

审核: 喻薇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