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资源”变成“绿色资本”

——盐边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10-23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10月下旬,盐边县从南部的干热河谷,到雅砻江两岸,再到二滩库区的高山峡谷,山林里草木葳蕤。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今年,全省开展“1+10”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盐边县是攀枝花市唯一入选的试点县。全县立足“生态立县”战略定位,在着力解决“山要怎么分”后,又花大力气在“分了以后怎么办”上破题,探索富民兴林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的山区县“绿富协同”发展新路径。

  强胜村:

  建设5000亩油茶基地

  盐边县著名的公母山风景区脚下,是永兴镇强胜村密地萝组的聚居点。今年9月开始,这里大片大片的油茶花装点出美丽的“香雪海”。

  密地萝组林地资源富集,林改分山后,集体林确权发证面积达到7071.11亩,在盐边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主导下,该村民组实施了5000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在2年前启动,按照“分股不分山,均股均利”的原则、“谁栽树谁受益”的方式有序组织实施,并委托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统一运营,没有劳动力的村民或长期外出务工的村民,在确保股权的前提下,将林地流转或租赁给有能力的村民进行种植。1500亩集体林、1200亩国有林,由村集体组织人员种植;2300亩个人承包林,由承包村民组织栽种,获得项目每亩1000元的补助资金。

  10月20日上午,记者跟着巡山护林的村民小组长蔡华进山,远远就看到,茂密的树林里雪白的油茶花在枝头绽放。

  “这是第一批栽种的苗,栽种的时候只有0.3厘米粗、30厘米高,现在已经有1厘米粗、1米高了。”在一片长势良好的油茶树苗前,蔡华停下脚步对记者说,项目实施以来,政府在项目区域新建装配式蓄水池17口、总容积2800立方米,新建引水管网8900米,新建围栏16350米,全面提升了油茶基地灌溉能力、防护能力,并有效推动了密地萝组全域基础设施的改善。村民们的积极性非常高,种植面积最大的一户村民栽种了300亩油茶。

  目前,种树村民已分批次拿到了补助资金。油茶树进入盛果期后,年亩产量可达4000-5000斤,按照亩产4000斤、每斤5元计算,亩产值约为2万元,油茶基地核心区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

  油茶项目预计在5年以后进入盛果期。在县林业局、永兴镇政府的指导下,密地萝组油茶项目创新“5:5”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利益共享、公平可持续,油茶收益后利润的50%归种植管护油茶的农户所得,50%为合作社托管的经营收益。合作社在经营收益中提取15%作为委托管理费用,15%交给国有林权单位,70%交给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所得按2:4:4进行分配,20%留用于村民小组后续经营发展,40%由全体村民小组入股农户共享,40%用于再次激励油茶种植与管护的村民。

  油茶树既是经济树又是固本生态的观赏树,村集体已开始计划以油茶基地为端口,开辟农文旅康深度融合新赛道,推出休闲、度假、运动、观赏、康养精品线路。

  花地村:

  国家储备林的“新成员”

  10月21日,红果彝族乡花地村垭口组的山林里,长势良好的黄柏树下和种植中药材淫羊藿的土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38岁的蒋小燕和村民们忙着除草、搭建遮荫网,她告诉记者:“自从项目实施后,我们基本上就固定在这里务工了,离家近,收入稳定,关键是能够学到不少中药材种植技术。”

  蒋小燕说的项目,是国家储备林项目。盐边县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花地村是项目实施地之一,按照“政府平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业复合产业,将集体统一管护、经营的部分林地经营权流转至国家储备林项目业主公司盐边林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快速对接省内外林下产业发展经验丰富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人工集约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林下经济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

  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包括蒋小燕在内的花地村村民以及周边乡镇的村民约300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成为项目实施的新成员。

  项目新成员除了村民,还有种植在山林里的树、种进地里的中药材。记者了解到,项目分三个标段,开展万亩大径材基地建设及林下独蒜兰、淫羊藿、茯苓种植。目前,一标段1005亩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共计砍伐矮小、病害、畸形树木28163株,栽种黄柏28000余株,种植短平快中药材淫羊藿171亩;二标段正加快推进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新造林,林下经济完成淫羊藿种植100.65万株,独蒜兰密集种植1838.42万株。

  项目新成员还有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花地村村支书宋美福告诉记者,从村部所在的中村组到与仁和区交界的邓家垭口的12.5公里道路,原来只有2.4公里是3.5米宽的硬化路,其余都是土路。这次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要全部新建成5.5米宽的硬化路。“前段时间因为雨季施工暂停,最近施工单位马上就要全面施工了,道路完工后,将实实在在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里经济的发展。”宋美福说。

  记者还了解到,花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实施中拿到了1005亩林地每亩50元流转费和450元林木收储费,资金取之于林也将用之于林、用之于民,部分作为分红分配给村民,部分作为林地产业发展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联合村:

  松林里发展魔芋产业

  马上就要到魔芋采收的时节,10月22日一大早,盐边县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张皓田来到红格镇联合村的魔芋基地查看魔芋倒杆的情况。“这次采收只挖商品芋,种芋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边采挖边种植。”张皓田说。

  林改中,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入股方式,与金芋健公司合作开展规模化经营,村集体以林地资源作价入股(占比10%),企业负责资金投入、技术管理和市场销售(占比90%),以林下经济为主导,配套种子资源库建设,融合文旅研学同步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变资产、林农变股东”的股份制合作共富新路径。

  联合村位于新华组海拔2130米的200亩集体林权松林,由金芋健公司投入资金、种子、技术、管理,新建200亩林下魔芋示范基地。松林魔芋套种技术、松林下魔芋垄间套种、智能滴灌系统+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魔芋新技术在从未种植过魔芋的联合村落地。

  松林里发展起来的新产业,让联合村及周边村组村民在园区实现就近务工,务工收入超20万元,同时村民们学习了魔芋栽培、管理、采收的全流程种植技术。

  记者了解到,随着联合村200亩新建林下魔芋示范基地的发展,种芋扩繁及商品芋的成效日渐显现,预计商品芋亩均产量在7000斤以上,可实现藏粮于地;种芋扩繁,在不占用承包地的前提下,村民可进行林间、山间、坡间套种推广,预计每亩林地增收3000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薛琪舰)

审核: 喻薇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