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心巴肝”办小事 “烦心事”变“暖心事”

巴关河社区以“三行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10-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以前摸黑上下楼总提心吊胆,现在灯亮了,心里也踏实了。”深秋的艳阳下,家住西区玉泉街道巴关河社区芳香巷的杨颖看着焕然一新的楼道灯,脸上满是笑容。

  巴关河社区是个老工矿区社区,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仍有从事洗煤、机修等生产的多家企业;常住居民31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114人。老旧小区换新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老年人多,我们尤其关注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巴关河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杰说,今年社区从采光、出行、安全、环境等细节入手,努力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明亮行动”敞亮居民的心

  “家里常年见不到阳光,衣服晒不干,连心情都跟着压抑。”9月23日,芳茗巷居民孟庆红向社区反映,小区内树木枝叶过于茂密,不仅遮挡房屋采光,枝干延伸至窗边还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实地查看,迅速联系专业人员对居民楼附近的高大树木进行精细化整治。修剪过程中,工作人员兼顾“绿化保留”与“采光需求”,既留住了绿色生机,又让阳光重新照进居民家中。

  “现在客厅亮堂了,心里也敞亮了,社区办事效率高!”居民的夸赞,是对社区工作最直接的肯定。

  而在老旧楼栋里,“楼道灯不亮”曾是困扰居民的另一大难题。

  “晚上加班回家,摸黑爬楼梯总怕摔跤,跟社区说过后,第二天就来人修了。”杨颖的经历并非个例。社区多个老旧楼栋因楼道灯使用年限过长,频繁出现损坏、熄灭问题,给老年居民和夜间出行人群带来极大不便。

  社区接到反映后,组织工作人员逐楼栋、逐楼层开展排查,详细记录灯具损坏位置、数量及故障原因,仅用3天就完成了全社区破损楼道灯的维修与更换。

  夜幕降临,明亮的楼道灯照亮了居民的回家路,也照亮了大家的心。

  “焕新行动”换来居民舒心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全是积水,推着婴儿车都不好走。”10月9日,提起社区道路近两个月来的变化,居民黄桂珍感慨不已。

  修缮道路,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不是社区能够独自完成的事。社区主动对接住建、市政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多条破损道路进行翻新改造。施工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协调,及时解决施工噪音、物料堆放等问题,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如今,翻新后的道路平坦整洁,两旁新增的绿化带里草木葱郁,搭配崭新的路灯,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傍晚时分,不少居民沿着路边散步、聊天,享受着舒适的环境。

  除了道路升级,社区还聚焦公共设施维护与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公共区域栏杆因长期风吹日晒出现的生锈、脱漆问题,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焕新行动”,对辖区内300余米栏杆进行全面除锈、重新粉刷,原本斑驳的栏杆变得干净整洁,不仅提升了防护安全性,还为社区增添了“颜值”。

  在芳香巷周边,曾经杂草丛生、杂物堆积的卫生死角,经过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专项清理,告别了脏乱差,迎来了“洁净美”。

  “平安行动”保障居民安心

  “多亏社区反应快,不然真不敢想会发生什么!”回忆起9月10日的紧急时刻,患病居民的家属仍心有余悸。

  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两位居民突发重病、意识模糊,情况十分危急。工作人员立即向社区汇报,社区负责人第一时间统筹调度,一边安排专人联系“120”急救车,一边派人前往居民家中安抚情绪、维持现场秩序,同时同步联系家属说明情况。两位居民被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因抢救及时,目前已脱离危险。

  “社区就是我们的‘定心丸’,有他们在,我们特别安心。”康复后,患病居民的家属特意来到社区表达谢意。

  “平安行动”在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同时,还着力维护社区秩序与环境。

  针对部分居民在绿化带内违规种植蔬菜、饲养鸡鸭等影响公共环境的行为,社区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采取“柔性引导+刚性规范”的方式:一方面,在违规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明确告知社区管理规定;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网格微信群宣传等方式,耐心向居民讲解违规行为的危害,引导大家树立文明意识。同时,社区还加强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劝阻、纠正,形成“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现在,绿化带恢复了绿植,公共区域整洁有序,环境越来越和美。

  “推进共同富裕,我们的做法就是‘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陈杰说,社区以“居民需求清单”“服务成效清单”双清单机制,解决好每一件民生“小事”,让居民的生活更甜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

审核: 吴禹涵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