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编织各族群众共富共美新图景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走进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花卉基地色彩斑斓,“水墨金沙”意趣横生。生态宜居的秀美村庄,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聚居汉族、彝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的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用产业、治理、文化三股力量,编织出各族群众共富共美的新生活图景。
产业发力:打造“网红打卡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庄上村的产业振兴,始于一套“组合拳”。庄上村以“党组织引领+龙头企业示范+集体组织先行”模式激活发展动能,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围绕丽新园艺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推出“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模式,带动各族群众同频共振、携手前行。
村民张顺才把家里5亩闲置土地流转给基地,不仅每年能拿4000元租金,农闲时还能到基地务工,一年可增收2万多元。“土地不撂荒,钱包也鼓起来了,各族乡亲一起干活,越处越亲。”张顺才笑着说。
“水墨金沙”文旅项目的落地,更加点燃了乡村活力。庄上村精心打造的“水墨金沙”文旅项目,沿江景观带蜿蜒曲折,拉罗箐湿地公园的步道串联起绿水青山,2024年春节试营业期间,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周末带孩子来这里看江景、赏苗木,还能体验民俗风情,太惬意了。”来自市区的游客周女士说。截至目前,“水墨金沙”已累计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近郊“网红打卡地”。
此外,庄上村还深挖民族特色,成功举办“水墨金沙·沙滩音乐啤酒活动周”,去年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心也贴得更近了。
治理提效:“一约一榜”解民忧
乡村要振兴,治理是关键。庄上村创新推出“一约一榜一堂一分三会”多元化基层治理模式,配备“一村一顾问”、“一村一辅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去年,村民阿侯木呷与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争执,“一村一顾问”和村干部上门调解,耐心讲解政策、疏导情绪,最终两人握手言和。类似这样的矛盾纠纷,庄上村已成功化解11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文明虽看不见,却是一个乡村的财富和底色;乡风虽摸不着,却能让人心齐、干劲足。
文化铸魂:民俗风情聚合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走进庄上村的民俗风情街,彝族刺绣、银饰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摊主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传统文化;村史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农具,串联起村庄的发展变迁,也记录着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温暖故事。
每年,“火把节”“烟花节”“泼水节”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火把节上,各族群众围着篝火跳达体舞;泼水节时,大家相互泼水送祝福,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的庄上村,既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漫山芒果树硕果累累,文旅项目游人如织,各族群众笑脸盈盈——这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画卷,正是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安琼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