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康一体 激发“乘数效应”
——绘就“诗与远方”的攀枝花画卷系列报道(三)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9-05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8月27日上午,西区市民梁国美一家5口人驱车来到盐边县红格镇,实地去“芋见·张宜花园”游玩,对这个热门网红打卡地,梁国美赞赏有加:“多肉、鲜花、阁楼、垂柳、池塘,一步一景,有点丽江的调调,让人感觉闲散舒适。”
当天,西区河门口公园游人如织,新建的萌宠动物园里,来自仁和区的市民刘晓娟带着2岁的儿子与胆小的梅花鹿亲密接触,孔雀翩翩起舞,孩子们开心地在草坪上追逐、嬉戏……“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动物萌宠,这样的空间,不光小朋友开心,大人也觉得安逸。”刘晓娟说。
如今,在攀枝花,不同县区的不同文旅消费场景,加快了客流自然交换的速度,也让外地游客打开攀枝花的方式、本地市民感受攀枝花的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这是一座城市最基础的互动。
推动文旅康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开出的发展清单,全市抓渠道,建赛道,实施了一批具有牵引、联动、带动作用的标杆项目,呈现出一批衍生式、沉浸式新场景、新业态,让互动有了显著活力,地企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各个业态之间、业主与顾客之间,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布局、服务联动、消费互换等一次又一次互动,打破了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的边界,拉开了最有底气的深度融合帷幕——
在盐边,“芋见”张宜花园
引进餐饮品牌“张宜花园”到金芋健魔芋综合体,把一盘产业的大棋下活了。
这是时至今日,四川盐边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芋健公司)总经理罗小平最深切的感受。
2023年,金芋健公司入驻盐边,以“小魔芋”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模式,全域推广高附加值珠芽金魔芋品种,短短两年时间,打造“育种—种植—加工—研发—文旅”全产业链,带动数以万计的盐边北部、南部农民种植魔芋,年均增收超30%。
虽然发展思路清晰,但发展动能还没有被充分激活。直到2024年,在政府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金芋健公司与云南昆明的“张宜花园”餐饮品牌进行了联姻。当年8月,位于县城的金芋别院民宿成功改造升级,一个小型样板的“张宜花园”引发了县城居民的参观、消费热潮。当年底,投资3.5亿元的金芋健现代农业公园暨三产融合综合体,在红格镇新民村开始建设。
金芋健魔芋全产业链优势与“912张宜餐厅”品牌的产业基因组合,赋予了项目独特的竞争力,集成种质研发、智慧种植、精深加工、文创旅游四大功能板块,以魔芋全产业链为核心,拟建成全国最大的多肉植物园,开发魔芋主题研学路线,构建从种植到消费的完整产业生态,促成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开创“以产带旅、以旅促产”的创新发展模式。
2025年8月8日,“芋见·张宜花园”开园,攀枝花市2025“清凉消夏 花在花城”消费促进暨“花漾盐边”主题消费活动发布仪式同步在这里举行,当天吸引市内外3万人次入园,规模宏大的“多肉王国”主题餐饮区,3000万株多肉铺成的绿海,1万个陶罐里藏着的“乡野诗意”,营造出独特的生态美学景观,让游客流连忘返,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
火出圈的“芋见·张宜花园”,用升腾的烟火气带动了金芋健三产融合示范园的活力,126亩的园区内,从魔芋种植、种质资源圃到魔芋深加工、产品研发,再到将魔芋制作成特色菜品,真正实现了产业融合闭环。
8月27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与花园餐厅一街之隔的农产品展销长廊,在各式鲜花簇拥下,一字排开了盐边12个乡镇的格子间,销售人员说,不少独具特色的糕点、农产品刚刚送到就售罄。
长街的一端,走来了行色匆匆的“张宜花园”创始人、主理人、90后张宜,她正准备去与几拨供货商、合作人洽谈。张宜告诉记者,“芋见·张宜花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打造让游客进得来、玩得好、吃得香、睡得着、带得走的多位一体农文旅融合范式,马上要投入花园民宿、温泉民宿项目建设,与红格温泉等周边景区、景点协同发展,让每一位进镇、入园的客人“因为魔芋,所以‘芋见’”,真正感受滋味盐边的厚度。
蝶变破圈,河门口公园“年轻了”
“好耍不过河门口!”
曾几何时,河门口公园承载了无数老攀枝花人的快乐,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分流、商圈转移,这里沉寂了多年。
西区政府从没有忘记唤醒一座城市的记忆,始终在对河门口公园进行精心维护、管理。每年阳春三月,公园里的80余种、3万余株三角梅竞相怒放,灿若云霞,艳比桃花,形成了“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的独特景观,把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镜头也吸引过来了。
为积极融入全市打造高颜值康养名城的行列,去年10月,西区拿出了专项资金对河门口公园进行了微改造。
微改造的效果如何?
一个生动的事例足以胜过无数句说明。
8月27日下午3点,记者刚走进河门口公园,就看到一辆蒙A牌照的房车,房车的主人是54岁的时云,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专门做户外婚纱摄影的,去年他把生意交给儿子,自己带着爱人开着房车,一路追着美景享受生活。
今年3月,时云和爱人慕名来到攀枝花西区河门口公园看三角梅,就这么不经意地邂逅,他们停下了脚步,“这里环境太美了,人的素质也高,我们准备在这里住上一年。”
住上一年,不光是玩,还要做事,凭着生意人特有的敏感,时云改装了自己价值70万元的房车,与河门口公园的运营公司签订了场地租赁协议,在公园里销售起来自内蒙古的冰激凌,成为河门口公园里既是游客又是租客的特殊一员。
一个看了无数美景的外地人留在了河门口公园,足以说明微改造的成功。
说是微改造,其实是大投入,攀枝花市西区西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汪丽告诉记者,河门口公园项目分为7大板块,总投资额度2710万元。
和时云一样,来自四川广汉的俸跃轩、重庆的王希熙也是因为项目而成为新攀枝花人的,他们的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今成为河门口公园城市更新的营运服务商。
说起焕新的河门口公园,37岁的俸跃轩眼里满是光亮:“我们依托微改造项目,主要打造教堂婚礼全链条服务和无边界泳池,前者以浪漫爱情为主题,可以向市内外青年人提供婚姻登记、婚纱摄影与外景拍摄、教堂婚礼仪式、婚宴等一条龙服务,预计年底启动;后者在半山腰利用天然临崖地势设计无边界泳池,即将在9月投运,结合高差打造流动五彩池景观。最关键的是,该项目使用了观音岩水电站的余压供水,泳池里的水是来自金沙江的新流水,且引入空气能加热系统,可让泳池全年恒温在26℃。”
河门口公园“年轻了”,自今年5月开园后,每天入园的人,除了西区的市民,增加了盐边、东区、仁和以及云南华坪、永仁的游客,客流量以年轻人居多。下一步,公园还将建康养民宿,全力推动“家门口的公园”建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薛琪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