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海 品民俗 促团结

——阿署达村铺展民族团结新画卷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赏绚烂花海,品民族韵味。走进东区阿署达村,新修建的房屋错落有致,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与诗画乡野相映成趣,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阿署达村以党建为“引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好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的特色发展之路,不仅摘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50余项荣誉,更从昔日的贫困村落蜕变为如今远近闻名的康养旅游胜地。

  共绘致富画卷

  凝聚民族团结奋斗之力

  在阿署达村头的十字路口,多肉植物簇拥的“花见小院”格外惹眼。这是村民鲍朝翠利用自家老房改造的多肉主题民宿。去年冬天“花见小院”一开业,房间就很快被订满,主要是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康养游客。

  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基石。近年来,阿署达村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实现产业发展、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思路,依托“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村里成立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打造星空露营地、故事里康养酒店、景别院精品民宿等品牌项目,成功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每到周末,阿署达村的星空露营地便热闹非凡。“以前都说‘有女莫嫁阿署达’,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能分红,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外村人都很羡慕。”村民沙马伍各一边忙着为游客准备咖啡,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如今他在露营地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加上家里入股村集体经济的分红,一年收入比过去翻了两番。

  截至2024年,阿署达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700万元,加上芒果产业蒸蒸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6万元,实现了传统农村向新型共同富裕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共筑精神家园

  走好民族团结奋斗之路

  “火把点燃啰!”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阿署达村的火把节都会吸引上万名游客。彝族同胞身着盛装跳起打跳舞,各族群众帮忙布置场地,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火把节上,不同民族和文化得以汇聚,主人与客人在互动中交织成“我们”,非遗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氛围在此交融。

  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阿署达村结合城市近郊优势,积极探索乡村花景打造试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山、海、湖”建设为契机,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依托民俗文化博物馆、非遗打跳舞基地,打造“故事里”文旅品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打跳舞传承人苏兴全,常把舞蹈送进校园、送进院落,让非遗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纽带”。今年,市民族宗教委投入资金50万元,打造《风起的阿署达》民族庭院音乐剧,预计10月上演,让民族文化“活”起来、传出去。

  不仅如此,通过举办星空夜市、音乐美食节、风筝节等活动,阿署达村年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汉族村民李建国常带着孩子参加民俗活动:“以前对少数民族习俗了解得不多,现在一起做荞饼、跳打跳舞,孩子跟彝族小伙伴成了好朋友,我们也成了一家人。”

  下一步,阿署达村将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依托古村落文旅项目,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续写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阿署达故事”。(安琼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芝羽)

审核: 江潇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