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乐章
——攀枝花钢城集团瑞地矿业有限公司开展工农共建促民族团结进步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在米易县湾丘彝族乡,有一家与当地彝族村寨休戚与共的企业——攀枝花钢城集团瑞地矿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该公司秉持“民族团结、工农共建”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促进当地就业,支持民族文化传承。在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该公司与热水村、黄龙村、万年沟村、青山村等彝族村寨缔结了深厚的情谊,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激昂乐章。
党建引领固根基
强化政治引领,铸牢共同体意识。瑞地公司党总支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思想建设,筑牢民族团结工作的坚实根基。公司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坚持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学习,组织100多名职工参加“道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答题活动。公司党总支委员会成员分头到作业区、班组开展常态化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政策,提升职工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充分利用电子屏、钢城e家、微信群等平台,开展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宣传学习;转发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影片、宣传标语和宣传海报,扩大宣教覆盖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健全工作机制,巩固创建成果。瑞地公司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责任落实与督查反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通过组织多元文化培训、团队协作活动和定期交流会议,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深入理解并实践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的理念。不仅巩固了前期创建成果,更推动了工农共建与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度融合,为长效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就业帮扶助增收
拓宽就业渠道,夯实振兴根基。瑞地公司致力于促进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通过“技工引进+社会招聘+劳务派遣”相结合的模式,重点优先录用当地彝族群众,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性和包容性。截至2025年7月,企业172名职工中,彝族职工占比达26.74%,其中部分优秀彝族职工凭借专业技能和勤奋工作,成长为生产骨干,在关键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吸纳彝族群众超过1000人次,促进了村民整体收入水平提升和地企和谐发展。
深化产业协作,增强造血功能。瑞地公司在加快自身发展步伐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当地发展。公司职工食堂每年采购当地农副产品超过50万元,不仅保障了职工饮食健康,还促进了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公司与热水村、黄龙村建立了长期运输项目合作,通过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助力村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暖心服务传温情
强化人才培养,积蓄发展动能。瑞地公司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动少数民族职工全面发展,注重系统化培养与支持,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晋升机会。采取内部培训、外聘老师、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举办专题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完善服务保障,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厂区偏远,职工日常生活诸多不便等情况,公司工会根据职工需求,全面实施“我为职工办实事”工程:改造食堂设施,升级了厨房设备并优化用餐环境;实现宿舍无线网络全覆盖,让职工在休息时间也能便捷上网;新建活动室并配备多样化的健身器材,为职工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安装直饮水系统,保障饮用水安全卫生;关心关爱困难职工,5年来,共看望慰问彝族职工85人次、发放慰问金15800元,为2名彝族职工申办助学及困难补助。
文化交融聚合力
瑞地公司充分尊重彝族传统文化,每逢火把节、彝族年等重大节日,要求作业区、班组提前做好安排,在全力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协调好班组彝族职工的调休。多年来,该公司积极支持黄龙村、青山村等举办火把节活动,并力所能及地赞助资金用于搭建舞台、举办民俗表演等。
2020年9月16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瑞地公司位于湾丘乡的输水管道被泥石流冲下来的巨石砸断,造成20多米螺旋钢管损毁报废,导致公司生产生活用水中断、全线停产。由于水毁现场山势陡峭,临时开辟的道路非常崎岖,吊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无法上去,抢修难度非常大。湾丘乡政府及青山村村委会迅速响应,紧急组织辖区彝族村民全力支援抢修工作。村民们自发组成运输队伍,跋涉数公里,用肩抬背扛的方式将发电机、焊机等设备物资运送至抢修现场,为后续管道修复争取了时间。经过连续10天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应急抢险任务,及时修复管道并恢复供水。
从党建引领到文化共融,从人才培养到就业帮扶,瑞地公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未来,该公司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书写更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兰焱林 刘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