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优服务 多措并举聚人才

——东区“招才引智”工作侧记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8月12日至15日,55名大学生参加了2025年“青春涌动 向东而行”东区大学生感知行夏令营,沉浸式了解东区的发展脉动、产业蓝图与人文底蕴。

  “从向阳家书馆的家书传递到阿署达四季花海的青春聚会,从攀钢生产管制中心的工业震撼到拙务园的非遗体验,夏令营的每一站都为大学生们埋下了关注东区、服务东区的种子。”就读上海师范大学的龙雨晴分享了此行的所见所感。她说,未来,自己将以新媒体为纽带,持续参与东区的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短暂的感知行转化为长期的青春实践。

  这是东区“招才引智”工作的生动实践。

  广纳贤能,招才引智。东区以“人才强区”战略为牵引,大力实施建圈强链人才招引行动,聚焦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创新引才模式,抢抓春招、毕业季等关键节点,推动招才引智工作。

  聚焦产业需求

  实施精准引才

  在东区,来自五湖四海的身影将智慧与汗水融入这片热土。留住他们的,是政策赋予的坚实底气,是土地激发的无限灵感,更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滚烫的情感……

  紧扣“6圈12链”产业布局,制定《2025年东区招才引智方案》,采取“大规模”春招专场引才与教体卫健专项引才“小分队”相结合的方式,赴北京、昆明等地开展春季“带编引才”9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2名;结合招商引资开展人才政策宣介23次,在成都举办招才引智专场对接会,同步招引产业人才190余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高标准推进攀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东区分园建设,入驻企业18家,建成71个就业服务站点,配备服务专员66名,推广龙珠社区“乐业共富机制”,推出“星云智聘”求职招聘小程序,举办线上直播带岗、“星期五”招聘会、“人才夜市”等各类招聘会27场,累计发布招聘岗位7100余个,新增就业340余人。

  与此同时,东区深化校地院企合作网络,与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重点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人才柔性流动。实施省直部门挂职一批、大院大企招录一批、重点高校引入一批“三个一批”专项行动,扎实推动“双攀”干部人才交流,柔性引进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攀钢钒公司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借智借力推动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才模式

  前移引才关口

  2025年3月,华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琳通过赴高校人才引进方式,入职东区农业农村和交通水利局。本是攀枝花人的王琳,回到东区,参与攀枝花发展建设。

  2025年4月,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段正肖入职攀枝花学院,成为钒钛学院教学科研岗讲师。东区于2024年将段正肖纳入“星火计划”在外人才库,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组织开展节日慰问、城市推介等活动3次,成功回引其回攀并纳入第五批区委直接掌握联系突出贡献人才名单。

  2025年,东区开展攀枝花学院青春当燃毕业季系列活动,面向全市3005名东区籍高三毕业生和5000余名攀大新生派送惠青大礼包。组织开展在外优秀人才“星火计划”节日慰问、城市推介等活动。举办北京大学“力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邀请10名北京大学优秀硕博士来东区开展以“城市创富路径探索”为主题的考察调研,提出15条建设性意见建议,并就基层文化空间联合打造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强教育实习基地,开展“逐梦计划”“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接收省内外知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实习实训255人次;推广“培训+就业”校企合作模式,4家企业与美之源培训学校见面双选,输送技能人才22人,推动人才协同培养、供需精准对接。

  优化服务生态

  营造留才环境

  2024年7月23日,东区青年人才驿站——天涯·云上梅朵青年驿站迎来第一批客人。为给青年人的求职旅程提供便利,东区青年人才驿站为市外来攀求职的高职及以上应届及毕业一年内的毕业生提供7天(最长10天)的免费住宿。截至目前,东区青年人才驿站累计为外来求职人才提供免费住宿400余人次。

  不仅如此,东区还提能升级“东区人才综合服务专窗”,截至目前接受政策咨询304人次,兑现安家费、学费奖励、人才经费等126.14万元,认定高层次人才23人,组织专家人才体检58人次。开展第五批区委直接掌握联系突出贡献人才推荐评选,联动媒体打造人才宣传矩阵,整合人才政策、惠企政策等人才服务“大礼包”精准送达园区重点企业,在市级以上报刊媒体刊发人才工作信息,人才生态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东区将以聚焦产才共兴、加快建设产业人才兴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建圈强链人才招引行动,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不少于12名(支),精准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不少于430名,为高质量发展建设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东区力量。(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春梅)

审核: 吴禹涵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