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有海子,海子上有灯河

一个盐边北部大山里的小村庄,依托项目推进文旅康深度融合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8-13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淖尔海子犹如镶嵌在林海村的一面镜子。

  “我们这儿,大山里有海子,海子上有灯河……”画外音中,巍峨的营盘山下,湛蓝的海子,如嵌在村庄里的镜子,隐约能看到簇新的厂房、廊道。

  8月7日下午17时许,从共和乡政府出发前往林海村的路上,乡干部推送了一条抖音视频给记者。

  视频是林海村第一个回村创业的大学生郑月制作的。引她回村的,是她的幺叔公郑宗平,村里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没有去过林海村的人,很难想象,海拔1900多米的莽莽林海里,会有一个面积约60亩的美丽海子,村里人叫它淖(zhuo)尔,实际应该是淖(nao)尔。

  “淖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但盐边北部的大山深处怎么会用这样的名字呢?熟知村里历史的郑宗平说,当年成吉思汗征讨大理国的西路军,从金沙江流域由川入滇,有一支三千人马的军队就驻守在今天的林海村营盘山,除了给当地海子留下“淖尔”的名字,还留下了保存至今的古战场工事以及村里老人才记得的“三千寨”村名。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早在3年前,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进村调研,看到了林海村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一个个项目在这个只有3个村民组、312户人家的小山村落地。

  7日下午18时20分,记者一行赶到林海村,映入眼帘的是火热的项目建设场景:夕阳余晖里,挖掘机、压路机轰鸣,砌砖、抹灰、抬设备的施工人员挥汗如雨……村里最大的两个项目已经到了冲刺阶段——投资300万元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围绕淖尔海子,新建了村史馆、休闲栈道、观景台,在干海子新建了房车露营地;投资340万元的“三千寨”项目,新建了腊肉、香肠及青花椒油2条深加工生产线。

  “不管是市民、游客还是网友、驴友,吃了我们‘三千寨’的腊肉、香肠,相信一定会到村里来看看我们的淖尔海子、千年古茶树、云盘山古战场,到干海子去露营。”

  站在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营盘山蛮王洞的新建观景台上,郑宗平自信满满地说,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林海村走在了前面。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在乡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用“旅游+”的方式呈现项目、产业的关联度,把独特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变成旅游资本,加快推动“引客入村”工程落地见效。

  目前,村集体经济“三千寨”项目,已预订了40多户村民家的生态猪,生产线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只待9月份开工;乡上为村里争取20万元资金,打造古树公园,让数十株树龄超百年的奇树、茶树串珠成链;村两委排出了分阶段实施村级民宿、休闲垂钓、徒步旅行、研学基地建设的时间表。

  入夜,林海村很静,天上的星星离村子也很近,空气里隐约有淡淡的玉兰花香,村里不少人家喜种玉兰树。记者远远看见淖尔海子上的灯河——数公里长的休闲栈道,100余盏太阳能环保灯点亮,不时有进村游客的嬉笑声传来。

  嗅着花香游灯河,别有一番滋味,远看近看皆是景:海子上有灯,红了黄了,掉进了水里;村子里有灯,明了亮了,爬上了树梢;波光粼粼的海子里,月亮睡在其中;蜿蜒通幽的栈道上,人们乐在其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车东洪 文/图)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