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激活石榴产业链

仁和区大田镇创新联合体带动农民增收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大田万亩石榴基地。(仁和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联合体统一标准后,优质果率从30%提升到了40%;统一品牌销售使地头收购价比零散销售平均每斤提高0.5元,抱团闯市场,底气足了。”近日,仁和区大田镇党委副书记陈体志面对即将丰收的1.5万亩石榴,言语中满是欣喜。

  这份底气,源于当地创新的“石榴创富联合体”——让342户果农“攥指成拳”,2024年联合体统销石榴超20万斤,均价稳定在每斤3元以上,带动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51万元。

  聚力: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现下,榴园的石榴已压弯枝头,果农宋仕美穿梭其间查看果实,她一边看一边说:“早些年快成熟时,就得四处联系收购商碰运气。”单打独斗,好果难卖好价。过去,大田镇石榴产业农户分散,销售渠道单一,面对收购商缺乏议价能力,陷入“优质不优价”困境。

  2022年,大田镇摸索出“联合”机制破局。

  首个“联”字落在“村域协同”——整合6个村(社区)资源,成立四川榴金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51%,社会资本参股49%,实行品种、技术、标准、品牌统一,推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公司在兜底价保障基础上,会员享受市场价收购及石榴果销售净利润40%的二次分红,并配备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服务,真正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值”。

  第二个“联”则体现在“联企共营”和“联资共融”,引入外部企业资源,在农资、技术、销售上协同发力;创新“政府投主干、群众投支线、企业投配套”共建模式,集中补齐智能灌溉、保鲜冷库、仓储物流等短板。联合共营已为150多户果农节省农资技术服务成本超95万元。

  提质:从“碎片经营”到“链式增效”

  品种优化是“链式增效”的关键一环。在石榴基地,联合体成员翁春兰指着一新一老两棵果树对比:“左边老品种‘突尼斯软籽’,右边改良‘中石榴4号’。新品种早收两周,果型饱满、色泽佳,收购价10到15元一斤,而老品种仅3到5元,效益差约30%。”联合体在全域推广“中石榴4号”“六月红”等改良品种,较传统品种早熟1-2周,品质全面提升。

  联合机制的动能迅速向全域渗透——

  田间生产,测土配方定制水肥方案,推广“水肥药一体化”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亩均降本约18%、节水40%;

  产业布局,以1200亩核心示范区为引擎,联动周边4个村建成13800亩标准化基地,形成1.5万亩连片产业带;

  市场对接,构建产地直销、企业订销、电商营销等立体渠道网络,降低农户市场风险。

  链式增效的成果直接体现在农户收益上。“我家3亩石榴通过标准化种植,今年预计亩均降本20%左右,销售收入能提高30%左右。”宋仕美细数加入联合体后的实惠。

  共享:会员制绑定权益,二次分红促共富

  乘“链式增效”之势,今年联合体在榴园村创新推出石榴会员制,农户可享受平价农资、技术指导、托底收购等服务保障,共享产业收益。

  “会员制是实打实的权益捆绑。”会员李海解释,“核心在于二次分红和共富基金机制,公司从石榴销售净收益中提取40%返还会员,让果农共享发展红利。”

  试点榴园村770户种植户中,已有342户踊跃加入会员,占比达44.42%。“基于试点成效,我们将重点完善会员制度的成熟度与公平性,通过扩大订单规模吸纳更多种植户,把产业规模做大,让果农获得更多实惠。”陈体志表示。联合机制持续赋能,大田石榴产业正迎来更甜美的丰收季。(周娟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审核: 郑淇夫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