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调研聚合力 共富路上谱新篇
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同题共答”绘就幸福图景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以前总觉得共同富裕是个大目标,其实它就藏在社区的每一个变化里。”居民张阿姨一边排队打饭,一边对记者说。临近中午,东区恒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派忙碌景象:老年助餐厨房飘来阵阵饭香,托幼一体园传出孩子们的笑声,就业培训教室内直播带货课程正在进行……
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正是我市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今年3月至7月,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市县(区)联动”调研机制,围绕全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推进情况,先后开展5次系统联动调研,形成了市县(区)“同题共答”的强大合力,为全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注入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创新工作方式:联动调研开启助推共富新篇章
“这是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2025年第一次联动调研,更是社会委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助推作用的新起点。”在调研现场,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联动调研的深意。为全力助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这一“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市人大社会委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建立“周安排、月会商、季调度”机制,将市县(区)人大力量攥成“拳头。”
从春到夏,调研组踏遍5个县(区),每月锁定一个主题——银发经济、社区复合治理、低收入群体“八托”多元托底保障机制……“走出去看、坐下来聊”的模式,让各县(区)人大直呼“解渴”,视野宽了,思路活了,也为市县(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多点突破显成效:调研成果勾勒共富实践全景图
联动调研犹如一把“解剖刀”,精准切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领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逐渐显现。
“自从社区有了托幼一体园,我每天能多出3小时工作时间。”在东区恒德社区,年轻妈妈张丽告诉记者。作为攀枝花市首个社区嵌入式托幼一体中心,这里与老年助餐厨房相互配合,构建起了“15分钟养老托育服务圈。”
米易县河西为老服务中心内,82岁的陈大爷正在工作人员的照料下做康复训练。“这里提供24小时全托生活照料,还有智能监测,孩子们放心多了。”陈大爷笑着说。该县打造的“普惠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三位一体模式,正朝着“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示范园”目标稳步迈进。
“我们村去年集体收入增加了30%,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安介绍,该村推行的“生态治理+花卉苗木+文旅融合”三联动模式,已成为当地的共富样板。
联动合力聚共识:同频共振奏响共富协奏曲
“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联动调研,不是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要整合力量、聚焦重点,找到短板,发挥优势,推动市县(区)‘同题共答’。”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联动效应,正从机制创新转化为推动共富的强大动能。
在仁和区“和美家”就业服务中心,刚找到工作的辖区居民张文兵开心地说:“工作人员不仅帮我培训,还推荐了合适的岗位,现在每月收入3000元。”该区以“12345”机制构建的全周期就业服务生态,截至目前已提供岗位42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080余人。
盐边县的红格·阳光谷非均衡山区协同共富先行试验片,联合7个村抱团发展产业,构建起共富生态圈,可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为破解山区发展不平衡难题提供了“盐边方案”。
每月一次的专题调研,让市、县(区)人大社会委打破地域壁垒,在交流中互学互鉴,为精准建言献策提供了扎实依据。
继往开来谋新篇:以调研实效书写共富新答卷
作为牵头监督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机构,市人大社会委以联动调研为抓手,既当好“监督员”,更做好“助推者”。从强调“积极主动作为、创新思考谋划”,到要求“完善信息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再到部署“跟踪监督项目落实、畅通民意渠道”,一系列举措推动人大监督从“纸上”落到“地上”。
“5次联动调研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破解难题、推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要持续以联动调研为纽带,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推广典型经验、突出问题导向,紧盯低收入群体保障、城乡资源配置等短板,强化监督落实,推动共同富裕从‘蓝图’变为‘实景’。”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将接续奋斗,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攀枝花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人大力量。(杨洁琼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肖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