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成功试种“粉耳一号”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26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近日,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传来喜讯,粉色木耳品种“粉耳一号”在当地板栗林下试种成功。这是攀枝花引进的第一个粉色木耳品种,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李小林博士团队选育,相关工作由市农林科学院、仁和区林业局和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在攀推进,打造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助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这是全市独有的粉木耳种植园,也是今年攀枝花食用菌产业的新亮点。”在平地镇白拉古村的板栗林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玉军手捧一簇晶莹剔透,色泽粉嫩的木耳介绍道,“粉耳一号”是国内首个粉色木耳品种,今年首次在攀枝花引进试种。经检测,其蛋白质含量比普通木耳高26.2%,谷氨酸含量高29.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102.4%,多糖含量更是翻了两三倍。“得益于白拉古村板栗林下独特的气候环境,粉耳1号品种从4月—9月都能种植,从5月采收到11月。”肖玉军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试种了1000个菌包,单包产量可达500克,在大城市的鲜耳市场零售价每斤在15-20元之间,利润非常可观。”
不止“粉耳一号”,这片板栗林下还孕育着其他“宝贝”:乳白色的白木耳薄如琉璃,还有形大如掌的黄背木耳。村民张开学是全市首个板栗林下试种户,他举起巴掌大的黄背木耳笑着说:“这一片能炒一盘肉!3000个菌包一天能收100多斤,管理也方便,主要是浇水。”张开学表示,虽然种植管理相对容易,但目前也面临一些市场认知的烦恼:“早上采摘的鲜货,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常有消费者询问安全性问题。这些菌类都是在市农林科学院专家指导下规范种植的,品质安全可靠。”
据介绍,木耳适应性较强,原料主要以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为主,可以利用修剪的废弃果枝进行栽培,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产后的菌渣可以还田,肥沃土壤,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攀枝花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木耳还可在芒果、樱桃等多种林下种植,生长周期仅需40至50天。(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车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