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22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本报评论员
当“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辉耀英雄之城,攀枝花人用十年“驰而不息”的接力赛跑,为这座城市献上了最厚重的精神礼赞。回望十年创文之路,一幕幕画面清晰如昨:是环卫工人的晨光晚照,是18万“红马甲”志愿者汇成的暖流,是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默契风景,是每一位市民守护家园的朴素热忱。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每一位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奋斗者,铭刻着攀枝花人“十年磨剑,一朝梦圆”的精神丰碑。
这份荣耀,绝非奋斗的终点,而是更高文明征程的起点。“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松懈念头必须摒弃,“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安逸之风绝不可长。城市文明的演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下,中央对于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的新部署,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更高期盼,都在鞭策我们:文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唯有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将过往荣光化作前行动力,方能在时代的大考中持续交出优异答卷。
常态化文明建设,贵在系统性突破和持久的内生动力。文明优塑指标体系的构建、城乡文明的深度融合、常态高效机制的完善,每一项都是关乎根本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既要传承历史深处的血脉,也要塑造面向未来的气质——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金沙江畔的现代文明与烟火人情和谐共生,让城市在文化底蕴与时代风尚的交融中,焕发出“有温度、有厚度、有韧度”的品质之光。更重要的是,点燃全体市民心中那团火:当人人成为文明的自觉践行者、城市温度的传递者,文明的河流方能永不枯竭,真正实现“育文明人”与“建文明城”的同频共振。
文明之花浇灌于实践沃土,盛开于万众同心。从党委政府到部门机构,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珍惜荣誉、守护荣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城市文明的璀璨星河,是由每个人发光发热汇聚而成。那份由斑马线前默契礼让所折射的尊重,那些街头巷尾“红马甲”传递的温暖,那些为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而奔忙的身影——正是你我他同向而行、接续奋斗的日常印记。
过往辉煌已载史册,前方征途如画铺展。让我们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视为新的起跑线,人人燃起文明热情,事事传递文明温度,日日夯实文明根基。唯有珍惜荣誉、慎终如始地前行,才能让文明之光照得更远更亮,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筑牢最深沉持久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