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点燃”避暑游 胜似星河落凉山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2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晚会现场。
围火而舞。
稻田火把秀点亮越西盛夏之夜。
产品市集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饰品、包具等吸引游客购买。
“非遗”市集。
凉山彝族T台秀。
上图: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吸引了24.5万游客参加。下图:国家级“非遗”文化——朵乐荷(彝族选美)。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佳日——火把节。这一天,在大小凉山6.04万平方公里的高山、草甸、田野上,到处是人们挥舞火把,祈求秋日丰收的欢乐场景。星移斗转,彝族火把节也由单一的祈福仪式演变为集聚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族风情为一体的节日盛宴。这一盛会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交流,极大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
这一天,一场酝酿已久的“文旅盛宴”在西昌火把狂欢夜中璀璨绽放,正式拉开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序幕。
本届火把节系“五彩凉山·夏季清凉”95天超长文旅季的核心篇章,将持续至8月18日,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全域联动17县(市),精心烹制了一场融古老传统与创新活力于一体的文旅盛宴,盛情邀约八方宾朋共襄盛举。
激情火把节 最炫民族风
火把节,一部用火焰书写的民族史诗,承载着西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从远古山野的星火微光,到今日四海欢腾的“东方狂欢节”,千年不熄的火炬,照亮了文明的嬗变之路,更点燃了民族精神的永恒烈焰。
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火把巡游。7月18日,西昌市街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当日20时,人们将手中的火把点燃,欢庆当地彝族群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火把节。西昌火把狂欢夜活动在绵延4.8公里的西昌主干道上举行,伴随着人群的欢呼声,88个大火堆被同时点燃,市民游客也高举火把,跟随巡游。
巨大的篝火熊熊燃烧,欢快的音乐、跃动的火苗,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大家手牵手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彝族传统达体舞。从高空俯瞰,舞动的人群在火光中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场面蔚为壮观。
“非遗”天团大集结,十里长街尽欢颜。7月18日,17县(市)参与了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狂欢夜巡游活动,向四海宾朋展示了千里凉山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在狂欢夜开始之前,“非遗里的凉山”巡游表演拉开了最盛大的民族风情画卷。朵乐荷、傈僳族打跳、非遗火秀、岗珠舞、藏乡歌舞、甲搓文化、摩梭儿女、布依族竹竿舞、依诺服饰展演、民歌联唱等巡演内容,一步一景,皆是民族文化印记,正沿航天大道东延线缓缓铺展。眼前是流动的斑斓色彩和精彩技艺,空气中弥漫着热情奔放的气息,行走其间,仿佛一日穿越凉山多彩的民族村寨。
各县(市)特色展位前人潮涌动,热闹异常。精致的手工银饰、华美的彝绣服饰、别具一格的“朵乐荷”磁性书签、典雅的漆刻画拼图、憨态可掬的彝族风熊猫公仔、健康的苦荞系列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咨询、选购。
千年火把,点燃生命激情。火把节已经成为当地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晚火把狂欢活动吸引了24.5万游客参与其中。
火把节不止狂欢 文旅融合“点燃”百业
大美凉山,从雪山到草原,从森林到河流,四季风光不断,美景从不缺席。在这片自然奇观和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土地上,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逐渐发展成为凉山最引人瞩目的文旅、经济盛会。作为彝族群众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也成为凉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7月18日,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重大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西昌举行,共签约项目83个,总投资额889.81亿元。这场招商盛宴,再次印证了凉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独特发展路径,彰显出民族地区借助文化节庆激活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同时还举行“2025凉山州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链投资合作机遇发布会”“凉山彝族火把节钒钛产业链投资合作机遇发布会”“凉山州文化旅游产业链投资合作机遇发布会”。这三场发布会共推出203个项目、总投资1573.61亿元的投资机遇清单,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凉山在产业发展上的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诚邀企业到凉山投资兴业,发展新动能。
凉山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达2.25亿千瓦,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5205万千瓦、在建976万千瓦,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凉山凭借清洁能源与战略资源的双重禀赋,正全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2024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4.9亿元、增长6%,规模居全省第9位,凉山工业经济运行显现出较好韧性活力和无限潜力。丰富的清洁能源不仅保障了产业发展的能源供应,更带来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为凉山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以贯之做好“三篇大文章” 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
凉山,这片位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的热土,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能源宝库与丰饶的粮食生产沃土。守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凉山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
如今的凉山,把推进重大产业链“建圈强链”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快构建更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彰显服务国省战略实施的政治担当,着力加速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的具体行动,着力拓展推动凉山发展弯道超车的现实路径,正奋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重大产业链“建圈强链”时代步伐中,以产业成链集群发展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4月26日,全州重大产业链“建圈强链”攻坚大会召开,对推动钒钛、稀土、铜、磷化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链“建圈强链”,力争到2027年产业链产值突破4000亿元,作出系列安排部署。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凉山等地是全省文旅发展的最大潜在增量,也是最有条件实现全域全业态发展的地方。
7月15日,州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凉山州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加快建设文旅强州的决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凉山锚定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推进“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全域全时全业态旅游,凉山文旅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火把节到马拉松,从邛海湿地到长征红色遗址,2024年,凉山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1.75亿元。文旅不仅是经济新引擎,更成为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从“一季独秀”到“四季常青”,凉山,全域皆景、四季宜游。凉山大力发展全域全时旅游,加力推进旅游景区创建,着力在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民族风情、航天文旅、文博研学、影视演艺等产业上用心“培土”、精准“施肥”,让“老树发新枝、新芽成大树”。
放眼凉山,深刻把握重大产业链发展脉动,“建圈强链”奋楫扬帆,孕育而生的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与支撑。
(凉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发布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数字色库
凉山彝绣风尚盛典举行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崇宁
7月19日晚,“东方云裳·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在西昌市举行。此次活动融合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将彝绣带上了T台。同时,现场还发布了凉山彝绣色彩,这是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数字色库。
整场风尚盛典创新采用“彝绣T秀+非遗集市+产销对接”的独特模式,以阿惹妞民俗村寨作为展陈空间,将各类精美的彝绣作品巧妙地融入民俗生活场景,让游客与参观者能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彝绣与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商务洽谈区,绣娘、传承人、创意设计师与产品使用企业深度交流、研发创意产品,洽谈合作订单。产品市集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饰品、包具,则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纷纷拍照留念。
穿插进行的“传统服饰+创新服饰+衍生产品”T秀,将现场活动氛围不断推向高潮。本次T台秀精心遴选凉山彝绣匠心之作,通过创新性设计转化,将黑、红、黄、蓝、绿等颜色文化符号与现代服饰美学有机结合,呈现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尚表现力的视觉盛宴。展示的作品不仅有刺绣、银饰、羊毛披毡、百褶裙等“经典标志”的彝族传统服饰,还有以布拖蓝、丹红扎妮等具有代表性的彝族色彩为设计元素的彝族创新服饰,更有彝绣在家具、家居、丝巾、箱包、红酒及化妆品外包装等领域的创意衍生应用,让彝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盛典上,还发布了凉山彝绣色彩,这是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数字色库。其以“科学守护传统·色彩联通世界”为基因密码,以“一色一世界”为核心意象,将彝族文化中流淌的自然哲思、生活智慧与精神信仰,化作具象的色彩语言徐徐铺展,为彝绣的现代创新注入了更厚重的文化根系与情感温度。
彝绣风尚盛典的聚光灯外,一场持续月余的全球创意狂欢同样热度高涨。“彝绣生花”最潮国风设计大赛自启动以来,掀起了一场创意浪潮——共收到来自法国、英国、巴西等国的设计师,国内16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创作者的730余件作品,用多元视角表达凉山彝绣的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覆盖服装饰品、产品设计、饰品设计、平面设计、数字艺术、公共艺术等多个品类,处处可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部分作品将彝绣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服饰、碰撞出新火花,部分作品通过数字绘画让古老彝绣焕发科技魅力,还有部分作品带来了完整的IP设计及商业化阐释,为彝绣商业化勾勒出清晰路线……
征集结束后,大赛迅速进入评选阶段。5位专业评委审阅作品与全球网络投票同步进行,30%的网络投票权重让大众审美与专业判断形成精彩碰撞。7月19日晚,兼具传统纹样张力与现代设计感的作品脱颖而出摘得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也各有归属。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被选中进行商业转化的获奖作品,将由主办单位陆续进行产品开发,并在全国线上线下推广销售,设计师除奖金外还将获得产品销售分成——这让创意不仅停留在作品层面,更成为连接彝绣与市场的纽带。
这场以“文化叙事+沉浸T秀+商业转化”为内核的风尚盛典,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彝绣的深邃内涵,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与消费新场景的构建,更让产业各方在交流碰撞中勾勒出彝绣发展的清晰蓝图。这种以非遗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模式,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活力,更成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可借鉴的“凉山方案”。
盛典落幕之际,另一场与“全球对话”的活动也即将启程。10位来自时尚、创意、设计、品牌领域的外籍行业专家、知名品牌代表及海外网络名人,将共同开启凉山彝绣采风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深化对彝绣的理解。
从730余件全球作品的创意迸发彝绣T秀+非遗集市+产销对接,到采风路上的深度对话,凉山彝绣正以“全球共创”的创新形式,走出大山、融入世界,书写着自己的“新表达”。(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