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筑同心 书写民族团结进步健康篇章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以医为桥共筑各民族健康家园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步履坚实,以医者担当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温暖答卷,为地方民族团结进步与健康事业双向赋能。
贴心服务 情暖各民族患者
“你的药拿好,一天3次,记得是饭后才能吃药。记不住了,就让家人看一下说明,或者再来我这边咨询。”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厅的“万事我帮您”服务台前,志愿者正细心地为彝族患者讲解用药细节。这温情的一幕,正是医院以服务平台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我市作为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有汉族、彝族、傈僳族等44个民族在此聚居。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9.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8.2%。为了给各民族群众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2020年,医院推出“万事我帮您”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导诊咨询、双语翻译、应急帮扶、文化关怀等多项实用功能,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切实为各族群众打通了就医“最后一公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更广阔的医疗服务领域绽放。
医疗帮扶 跨越山海传递希望
“多亏了远程会诊,我女儿的眼睛才得到及时救治。”去年,凉山州木里县一名两岁女童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不幸被石头砸伤左眼,伤情严重。危急时刻,通过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与木里县中医院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该院眼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最终,通过及时治疗成功保住了孩子的左眼。
2016年末,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正式成立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为周边民族地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并建立了“攀西远程医疗协作联盟”。这种跨越山海的医疗帮扶,不仅传递了希望,更搭建起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桥梁,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医疗资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谊。截至目前,该院共为受援助民族地区医院免费提供远程会诊服务200余例、远程心电服务8000余例、远程影像服务1500余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与木里县中藏医院开启医疗帮扶合作,分批选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疗骨干奔赴木里,不仅带去先进技术,更全力开展“传帮带”,助力医院创建二甲,实现了从“能看病”到“看好病”的跨越。
文化传承 传统医学绽放新彩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多年来连续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暨膏方节,每一次活动,该院都会积极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参与,通过中医专家义诊、中药炮制与膏方制作展示、中医养生操表演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这里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带动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
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正阔步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未来,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将继续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体责任,坚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患者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看病就医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共筑各民族健康家园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安琼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