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探索实践“四联”模式——高质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东区各学校积极进行各种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

  7月7日,东区2025年度重大决策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区属各学校(园)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校长、执行校长参加培训。

  专题研讨班通过专题授课、互动交流等形式,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省委、市委、区委全会提出的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在深化东区教育综合改革方面理出新思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东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东区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了工作安排,健全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建设体制机制,深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优联体”建设、“校家社多元融合”等系列综合改革,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东区探索实践“四联”模式,采用“学区制治理+集团化办学”运行方式,建设优质均衡教育联合体,高质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学区联盟

  打造优质均衡教育联合体

  东区现有区属学校24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按照地域相近,强弱联合的原则,东区划分了8个学区,成立学区党委,在学区党委的领导下,完善学区党委议事规则,建议学区干部任免,进行高聚合建设探索。

  东区采取“学区制治理+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强校+”帮扶机制,推动“学段贯通、校际互通、师生流通”协调发展,打造优质均衡教育联合体。

  建成花海小学,由二十五中小教育集团领办,实行“管理统一、资源同步、考核同责、发展同频”的运行方式,与大渡口外语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银江中学校联建为第七学区。以“集团内部交流+区内遴选+新教师分配”的形式,公开选聘优秀教师到花海小学任教。

  市江南学校,由市二小教育集团托管,与炳草岗学校、龙珠学校组建为第二学区,深度实施“1+N”小初衔接教育改革,共享市二小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保持江南学校“游乐苑”课程和民族团结项目特色基础上,打造市二小教育集团“毕业园”,增加老旧学校的教育吸附力,成功化解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有效缩小弱校与名校差距。

  探索义务教育集团领办高中模式,采用“联合办班+竞赛强基”运行机制,打通“学段贯通”培养通道,加速提升市第十五中学校(县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为打造市域首家十二年一贯制教育集团筑牢根基。

  城乡联动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东区通过成建制游学、居住地就近游学、课程共建共享等方式,统筹促进新建校、薄弱校、优质校学生交流,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共享。

  依托属地新建学校花海小学,序时推行阿署达村小学生游学行动,促进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此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性。

  根据就近原则,安排小攀枝花村、五道河村、弄密村、沙坝村、华山村学生有序到市二小江南校区、凤凰长寿路学校、市六小、市十小、市十九中小等城区优质名校就读,共享城市教育优质资源。

  以“优联体+”特色课程开发为抓手,联合银江中学、银江中心学校、阿署达村小开展戏曲文化、科创实践(乡村少年科技行)、民族传承课程实践活动。汇聚学校资源,共建特色创客空间,开发科创课程、举办作品展等,深化科创兴教实践,形成品牌影响力,实现农村优质教育覆盖率达100%。

  资源联享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全纳共享

  东区大力推进“网链+教育”,助力区域教育长期、均衡、优质发展,破解“校际互通”空间壁垒,拓宽“教师流通”路径。

  在教育城域网基础上优化“东区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提高“攀枝花云教平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平台、大数据后台分析技术及应用看板的使用率,促进市、区、校三级教育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助推教育服务精准优质多元。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区域智慧校园数字化系统、教育设施设备、教育信息化2.0平台等内容进行迭代升级,推动教育部、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Ai+创新科技人才培养项目落户东区。目前,东区已组织20余名青少年及科学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深度学习培训,被教育部、省教育厅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

  试点推行IS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学区“学校管理、资源共享、课程融合、教研联结”的深度融合,呈现“网链学校+”资源共建共享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全纳共享。目前,东区24所学校全部链接名校体系,新建数字创客室13间、升级的数字网络教室30间。

  服务联合

  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全景

  东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联合社区打造劳动实践基地;以“优联体+”特色课程为核心,探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日”行动。与高校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建立“家长学校”,开展亲子互动、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从“心”出发,“育”见未来。联合公交公司,开通定制公交,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提升家长满意度;依托社区平台公司,试点开展“嵌入式”午托服务。

  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东区以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热点学校入学、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为导向,注重实效,分阶段、分步骤稳步实施,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深走实。(纳晓明 张翔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春梅 文/图)

审核: 郑淇夫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