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险水库“强筋骨” 精准蓄水“备粮仓” 攀枝花筑牢水安全坚实屏障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跃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完工验收。

  夏日,金沙江支流大河两岸,新筑的堤防如坚固臂膀环抱沃野。堤内,芒果挂果,生机勃勃;堤外,河水奔涌,却不再令人忧心。

  7月2日,仁和区水利局规划建设股股长陈华站在连接板桥上下段防洪治理工程的桥上说:“过去非城区段防洪能力仅5年一遇,洪水常毁田侵城。如今综合治理58公里河段,城区防洪能力提至50年一遇,8万群众与1.5万亩农田有了‘守护盾’。”

  这是攀枝花筑牢水安全防线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来,攀枝花积极开展防洪治理工程,全力提升区域防洪能力。全市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加速推进,60公里河道焕新颜,48.4公里堤防护岸拔地而起。4.4亿元资金的投入,为3万余名群众、5万亩耕地织密了防洪网络。

  病险水库“强筋骨”,行洪蓄水双增效

  日前,在跃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刚通过完工验收。仁和区水利局项目负责人姜平细数“重生”之路:“这座老水库原本渗漏严重、溢洪道孱弱。去年获资5000万元全面‘手术’——大坝堵漏、溢洪道拓宽、监测设施升级。试运行已增蓄水200万立方米,年底蓄水将达800万立方米,今冬明春灌区用水无忧。”

  跃进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5年经加高扩建达到中型水库规模,库容1432万立方米,是仁和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地。此前,水库长期存在坝体渗漏、放水设施老化、观测管理设施不完善等安全隐患。

  升级后的大坝主体采取灌浆结合防渗墙的综合治理方案完成防渗加固,坡面平整。重建的溢洪道采用台阶式消能设计,结构稳固,泄洪能力达标。重建的放水启闭塔采用两层中式结构,安装全新闸门系统,实现放水自动化控制与安全防护。水库水面新增拦污浮筒装置,有效拦截漂浮物。大坝通行桥改造后路面平整,石质护栏实用坚固。运维中心改造后宽敞规整,提升了水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水库大坝渗漏、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以及管理设施薄弱等长期存在的风险点,大幅提升了水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姜平表示,将尽快申请市级蓄水验收,合格即可下闸蓄水,早日发挥工程效益。

  不仅是跃进水库,攀枝花深谙“库安则水安”,全市28座病险水库同步“强身健体”。目前,攀枝花部分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以来,全市争取到位特别国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资金1.78亿元,实施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1座;同时,争取到位中央水利发展资金1170万元,实施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现在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覆盖。

  精打细算“蓄天水”,一库一策保丰年

  水库不仅是防洪“闸门”,更是抗旱“粮仓”。截至今年6月底,攀枝花181座水库总蓄水量达8765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激增81.77%,为计划蓄水的59.67%。其中,7座中型水库蓄水5941万立方米,蓄水率近70%。

  数字背后是“滴水必争”的智慧。全市推行“一库一策、一塘一策”动态蓄水方案——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来水情况,在汛期前科学调整水库水位,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抓住有利时机蓄水。在遵循“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下,严格制定用水计划,合理分配水资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精准调配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部分缺水区域,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应急水源和供水设备,兜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通过科学精细调度,中小型水库在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助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蓄住天上水,旱时心有底。”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坦言,今年前期雨水偏丰,正是科学调度将“水害”转为“水利”,为下半年及明年抗旱备下水源的关键时期。

  从主城区的河流堤防,到跃进水库焕新“重生”,攀枝花的答卷清晰有力——以防洪工程筑牢安全屏障,借水库除险加固消除隐患,再通过精准调度将汛期雨水转化为抗旱储备。

  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进堤坝,当智能监测设备在水库坝顶亮起指示灯,攀枝花的水安全蓝图正从纸上走进现实。这里,防洪与抗旱不再是割裂的命题,而成为以工程为骨、以调度为脉的系统治理。

  未来,攀枝花将继续在“防”与“蓄”的平衡木上稳步前行,让每滴雨水找到安栖之所,滋养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季丰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车东洪 龚林埔 文/图)

审核: 郑淇夫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