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让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2-0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河畔书阁。 (仁和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化惠民在仁和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是众多生活在仁和的居民,针对“文化惠民”工程发出的由衷感叹。

  近年来,仁和区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惠民工程和民生实事,以“小平台”为切入点,开展精神文化“大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实现了民生“提质”、幸福“加码”。

  营造“书香仁和”全民阅读氛围

  从仁和区工人文化宫负一楼穿过大厅便进入了市民“阅读”打卡地——河畔书阁。闲坐一隅,在书香萦绕的城市书房里徜徉书海,静享惬意的阅读时光,是不少市民的休闲方式之一。

  河畔书阁综合面积1100平方米,设有室内藏书阅读区和室外阅读空间,通过对空间层次的系统性构建,差异化、有弹性的单元组合,促进了空间的创造性使用。

  在为职工群众免费提供阅读书籍的同时,书阁还创新开展了《花惠讲堂》《悦读书会》《青年沙龙》等集视听、休闲、阅读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成为市民读书的好地方、青年人才交流的好场所。

  河畔书阁只是仁和区推进“书香仁和”的一个缩影。2023年,仁和通过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加强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建成河畔书阁和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主推“这里仁和·知时节”读书会等阅读主题的银华社区城市书房。其中,河畔书阁典藏1000册纸质图书、100万余册电子图书;银华社区城市书房藏书1000余册。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冬季室外寒冷,仁和区文化馆的舞蹈教室里却热火朝天,辖区内不少文化团体、文艺爱好者正在排练,房间内宽敞温馨,让他们的排练更加舒心。

  “这里不仅能排练节目,还能进行公益艺术培训;既能提升舞台表演能力,还能丰富学识。”仁和社区居民对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大加称赞。

  为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2023年,仁和区充分依托现有的设备和完善的功能,将场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针对辖区群众推出了公益培训“菜单式”服务,通过开设古筝、书法、美术等课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除文化馆外,仁和区图书馆、苴却砚博物馆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免费借阅、培训、读书会、展览等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供给。

  2023年,仁和区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300余天,为40支群众文艺队伍、1000余名文艺爱好者免费提供排练场馆,举办仁和区2023年春季、秋季群众公益艺术培训班两期;区图书馆免费开放310余天,图书借阅80412册,门户网站、数字图书馆可满足读者随时登录,免费查找所需文献信息;苴却砚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313天,累计接待社会各界群众2.4万余人次。

  多彩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2023年2月25日,迤沙拉姊妹节在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拉开帷幕,长街宴、打姊妹糕、彝族打跳舞、“姊妹手牵手”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近千名游客进村游玩。

  “参加这场活动太开心了,不管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大家在节日的氛围中跳舞、唱歌,感觉整个人精神面貌都改变了。”不少游客在村口与村民手挽手跳舞,发出感叹。

  迤沙拉姊妹节只是仁和区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一个生动侧影。2023年,仁和区持续开展“烟火仁和·奇遇年味”春节七天乐、迤沙拉姊妹节、火把节等内容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22场次;开展万人赏月诵中秋、非遗节仁和区社区实践活动、“戏曲精粹·戏苑百家”巡演等群众文化活动40场次,多样的惠民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琴瑟和鸣的“大合唱”。未来,仁和区将立足群众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造有历史、有文化的特色品牌,不断拓展文化惠民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精心勾勒出群众精神共富的美好图景。(周娟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南桢)

审核: 雷雨阳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