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情介绍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和86个村(社区),总人口23万人,有汉、彝、傈僳、回等28个民族,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40余项;天府旅游名县、省级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等省级荣誉110余项。
202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6.85亿元、增长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9亿元、增长23.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
区位优势明显。米易地处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所处的安宁河流域资源富集、潜力巨大。北距成都520公里,南距昆明370公里,攀枝花和西昌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内,西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成昆铁路复线全面建成通车,是四川通往华南及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重要节点。
自然条件优越。米易地处北纬26度最宜人居带,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0℃、日照2500小时、降雨量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4.7%,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瓜果飘香、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资源禀赋独特。境内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40余种,钒钛磁铁矿和花岗石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1.2亿立方米以上,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心区域。境内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平均水资源总量11.95亿立方米,有54个中小水电站,年均发电总量6亿度。动植物资源丰富,查明的动物有5纲、29目、175属、264种,植物资源有272科、703属、1838种。
文化底蕴厚重。米易是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颛顼的诞生之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颛顼龙洞、米易傈僳梯田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傈僳族约德节、织布技艺、刺绣、舞蹈“斑鸠吃水”、葫芦笙舞、米易红糖土法熬制技艺等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认定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
产业特色鲜明。米易特色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阳光米易”被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现代新型矿业、钒钛深加工、新能源及储能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特色建材等支柱产业。“深呼吸·在米易”“清凉度假·在米易”等康养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入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米易阳光城入选四川十大冬游胜地。
当前,全县上下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和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设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米易。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和86个村(社区),总人口23万人,有汉、彝、傈僳、回等28个民族,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40余项;天府旅游名县、省级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等省级荣誉110余项。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7亿元、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增长9.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增长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9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2元、增长6.3%。
区位优势明显。米易地处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所处的安宁河流域资源富集、潜力巨大。北距成都520公里,南距昆明370公里,攀枝花和西昌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内,西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成昆铁路复线全面建成通车,是四川通往华南及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重要节点。
自然条件优越。米易地处北纬26度最宜人居带,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0℃、日照2500小时、降雨量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4.7%,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瓜果飘香、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资源禀赋独特。境内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40余种,钒钛磁铁矿和花岗石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1.2亿立方米以上,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心区域。境内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平均水资源总量11.95亿立方米,有54个中小水电站,年均发电总量6亿度。动植物资源丰富,查明的动物有5纲、29目、175属、264种,植物资源有272科、703属、1838种。
文化底蕴厚重。米易是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颛顼的诞生之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颛顼龙洞、米易傈僳梯田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傈僳族约德节、织布技艺、刺绣、舞蹈“斑鸠吃水”、葫芦笙舞、米易红糖土法熬制技艺等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认定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
产业特色鲜明。米易特色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阳光米易”被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现代新型矿业、钒钛深加工、新能源及储能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特色建材等支柱产业。“深呼吸·在米易”“清凉度假·在米易”等康养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入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米易阳光城入选四川十大冬游胜地。
当前,全县上下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和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设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米易。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和86个村(社区),总人口23万人,有汉、彝、傈僳、回等29个民族,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天府旅游名县、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等殊荣。
区位优势明显。米易地处安宁河谷,北距成都520公里,南距昆明370公里,攀枝花和西昌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内,西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及复线纵贯全境,是四川通往华南及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重要节点。
自然条件优越。米易地处北纬26度最宜人居带,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1.3℃、日照2700小时、降雨量111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4.3%,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瓜果飘香、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是中国天然氧吧和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
资源禀赋独特。境内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达50余种,钒钛磁铁矿和花岗石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1.2亿立方米以上,铁、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0%、25%、37%。县境内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平均水资源总量11.95亿立方米,有54个中小水电站,年均发电总量4.4亿度。动植物资源丰富,查明的动物有5纲、29目、175属、264种,植物资源有272科、703属、1838种。
文化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颛顼龙洞、4A级旅游景区米易傈僳梯田、风光迤逦的龙肘山万亩杜鹃、古朴典雅的清真寺望月楼、历史悠久的何家坝遗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傈僳族约德节、织布技艺、刺绣、舞蹈“斑鸠吃水”、葫芦笙舞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认定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
产业特色鲜明。米易早市蔬菜、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阳光米易”特色农业品牌享誉省内外,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首批省级农产品特优区,被纳入“十四五”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初步形成现代新型矿业、钒钛深加工、新能源及储能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特色建材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按照全时、全龄、全域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米易阳光城被评定为省级康养旅游度假区。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3亿元、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5亿元、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2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0元、增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