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3  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 王南桢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今年两会期间,就业问题仍然成为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扩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开展精准培训,缓解就业压力

  今年新当选市人大代表的刘依志是市金宇飞龙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市西都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机制建设、建设创新创业型社会深有感触。他公司的员工大多数来自市外,虽然年年培训,但因人员流动性大,公司还是照样缺人。另一方面,我市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又找不到工作。

  为此,刘依志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的精准培训力度,同时建立相应的人才库,将培训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的人员纳入其中,供区域内有需要的企业选择。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也可以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业。下一步,他们将积极与部分社区对接,优先录用取得从业资格证的就业困难人员。

  促进国企改革分流人员实现再就业

  市政协委员高建山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攀钢、攀煤等大企业分流职工逐渐增多,这些分流职工主要是采取一次性补偿,由职工自谋职业。虽然部分有一技之长的职工成功实现了再就业,但因分流人员较多,加之岗位有限,部分职工被迫到外地就业。

  高建山建议,我市应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分流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及时跟进,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分流人员就地实现再就业。针对分流职工普遍存在工作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等情况,可考虑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对离职员工进行转岗培训。近年来,我市其他行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潜力较大,攀钢等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在这些企业也能得到不错的发挥,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民营企业对分流职工的专场招聘等,多角度帮助分流职工在本市实现再就业。另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攀钢等企业分流职工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参考大学生创业和农村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制定针对这部分人群自行创业的优惠政策。

  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市人大代表黄宏疆说,近年来,仁和区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拓展市场营销等举措,助推阳光康养、乡村旅游、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带动了广大女性就近就便灵活就业,促进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开展。

  去年,在了解妇女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仁和区妇联、区就业局联合组织开展了育婴师、家政、康养等培训,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业(失地)农民再就业打下了基础。但培训后就业管理相对松散,为此,她建议,相关部门培育成熟的中介机构对培训后取得资质的人员进行公司化管理,畅通信息发布渠道,促进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开发公益岗位助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市政协委员佟姝伟说,作为工业城市,攀枝花改制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困难人员也多。目前,全市提出就业困难认定申请的有近4万人,这些人多为“4050”人员,文化程度低、无职业技能,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十分困难,开发公益岗位有助于这部分人员实现就业。

  目前,我市开发公益性岗位资金全部依靠于省上下拨的就业专项资金和省政府批准的市失业保险扩大支出范围的试点政策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各级政府应预算专项资金,加大对公益性岗位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促进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时,结合现行就业政策,调整公益性岗位政策,允许开发适合大学生就业的特殊公益性岗位,这样既能防止人才浪费,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可缓解用人单位因无编制导致人力不足的问题;在符合岗位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录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专业特长且家庭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此外,还应加强宣传,引导就业困难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