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产业融合发展 丰富康养胜地内涵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08  阅读次数:

  “康养”的内涵涉及哪些方面?攀枝花的康养产业究竟该如何发展?2月7日,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答复,为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未来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攀枝花将突出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中国康养胜地内涵,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

  大力发展“康养+”,构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体系,制定阳光康养标准,引导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明确的目标和工作路线,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理解概念

  做精做强康养产业

  市人大代表钱卫对康养产业和“康养+”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观点。他认为,康养产业是将传统意义上的一、二、三产业中对人们健康有益处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提炼和整合,而攀枝花则创造性地将其总结为“康养+”;“康养+”的涵盖十分广泛,“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发展“康养+”,突出产业融合,做精做强康养产业,将我市康养产业引向正确的前进道路,最终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攀枝花由现代化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康养胜地转变。钱卫表示,实现康养产业与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大会提出的“康养+”概念,为康养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政协委员杨映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十分关注,他建议,发展康养产业要打造养老养生旅游产业集群,借鉴国内外一流医疗康养中心的先进经验,针对中老年和亚健康人群的需求特点,大力发展以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与休闲为主题“医疗+旅游”新型康养旅游服务业。同时整合市区三甲医院资源,对接中老年市场需求,试点开展异地医疗保险、中老年医疗康体服务、体育医疗康复、旅游医疗救援等综合服务,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实现全市康养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落实行动

  促进医养双向融合

  市人大代表徐翠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养+医疗”感到异常激动和高兴,“作为一名卫生计生系统的市人大代表,党委政府能够如此重视医养融合工作,并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我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目标要求,全力做好工作落实,以切实行动回应党委政府及全市人民的嘱托和期盼。”

  在“康养+医疗”方面,今后五年,我市将着力建设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促进养老与医疗机构双向融合发展,制定康复护理质量标准,加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康复护理和养老体系,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培育壮大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康养医疗产业。

  针对医养结合工作,市政协委员李明建议,要做好产业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明确医疗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积极争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要确立比较优势,开发特色的医疗康养服务项目;要建立、完善、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和完善交通、人才、保险、城市建设和管理等相关配套服务,为医养结合和康养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寄予希望

  推动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以“康养+”为载体,突出融合发展,丰富中国康养胜地内涵,使得许多参会代表和委员对康养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来自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的市人大代表郭友文告诉记者,“康养+农业”的概念为全市农村发展康养产业指明了方向,仙山村将积极学习领会报告和会议精神,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突出高品质、名优特,提升农产品质量,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动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领域拓展,形成特色农业和康养产业融合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希望党委政府更加关心和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市人大代表李福惠说:“如今攀枝花掀起的康养热潮,反映了全市人民对市委、市政府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肯定和支持,也从侧面表明了攀枝花拥有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条件,攀枝花在未来大有可为。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攀枝花一定会在康养产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报记者 王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