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20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立足我市城乡基层治理实际,结合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建设需要,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就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一)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全会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根本保证,深刻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新时代我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省情实际作出《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和《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既系统谋划、结合实际,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共同构成了我省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总体部署,体现了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工作导向,进一步明晰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与方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优势支撑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发出了“中国之治”的“最强音”,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就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进行研究部署,找准了发挥制度优势、提高全省治理水平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对强化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中外制度治理成效比较,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把制度意识、制度自信扎根心底,积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者、坚决捍卫者、自觉宣传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攀枝花迅速落地生根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结合攀枝花实际,一体抓好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中央和省委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终端见效。要把学习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作为党校(行政院校)、三线建设干部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领导干部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鲜活素材,通过举办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培训班等方式,集中化、系统化对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要坚持网上网下学习宣传一体推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推出更多具有网络特点的学习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学习宣传舆论强劲态势。要遴选精干力量组成宣讲团、宣讲小分队等,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对面宣讲,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解读,推动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深入人心。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与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结合起来,与巩固延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二、突出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

  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深刻把握“两个维护”的科学内涵和明确要求,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各项制度规定中,贯彻到全市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坚决防止层层套用、随意延伸。建立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正确处理贯彻党中央政策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坚决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坚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切实将党中央的领导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全面如实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定位,狠抓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确保党中央以及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坚决执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在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落实完善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全面依法治市委、财经委等市委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形成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城乡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健全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完善市委常委会会议事规则、市政府工作规则,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提高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三)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制度,完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四责协同”机制。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积极探索建立党外监督制度。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利剑除弊 护航花城”等专项行动,常态长效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开展重大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构建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监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廉政教育平台作用,深入挖掘三线建设廉洁文化,全力打造一批廉洁文化示范点,加快推进廉洁攀枝花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健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三、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推进攀枝花之治

  (一)落实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党的初心使命融入到城乡治理各方面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安排,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市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发挥长效。建立理论滋养的学习制度,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完善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形式的基础上,健全组织考学、个人述学、通报督学等制度,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学习,促进经常性学习蔚然成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不断走深走实。建立灵魂触动的检视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要法宝,建立自查、互查、督查、复查制度,深挖细找思想顽疾,找准查实病灶症结,全力打好“组合拳”,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找准找实找具体、抓常抓长抓规范,让党员干部经常性地出汗排毒,思想受洗礼、灵魂受触动。建立笃行担当的激励制度,既注重正向激励,又加强反向约束,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干部考评机制、攻坚克难激励机制、警示教育提醒机制等,为牢记初心、担当使命提供坚韧意志和不竭动力。建立目标定向的整改制度,坚持完善调查研究、专项整治、整改结果公示等制度,着力解决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确保党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专家咨询和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制度,规范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讨论决策机制,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城乡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二)落实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逐步开展审计查处问题整改满意度测评。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纵深推进“人大代表之家”履职平台建设,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加快推进地方立法进程,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加强街道人大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适时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试点工作。

  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出台协商规则,健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推进市、县(区)政协履行职能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市、县(区)政协工作协同性。探索政协协商和基层治理相结合的新形式,推进“委员联络站”履职平台建设,搭建基层民主协商新平台,畅通委员参与基层治理新渠道,协力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努力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发挥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统一战线“直通车”优势,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尽责,为推动城乡治理凝聚智慧和力量。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港澳台、侨务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领域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宗教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三)落实和完善行政体制制度,加快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推进行政职能优化协调高效。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提高政府治理专业化水平。常态化开展“亲历体验、为民服务”活动,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健全与市民、企业常态化对话机制,加强和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实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重心下移、执法行为可溯、执法监督从严,提高执法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设数字政府,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城乡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微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智能政务网,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四)落实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攀钢等在攀央企和省属、市属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全方位、全系统、全链条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撑体系。落实和完善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生产许可、产权保护等市场制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支持攀钢等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创新探索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薪酬补贴申报和评审体系,鼓励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方式,更好地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围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准确把握钒钛和阳光的“辩证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城乡基层治理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牢固树立“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的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充分用好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平台,积极对接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大数据五大产业。加快发展以钒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推动矿业、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完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房地产、金融商贸、批零住餐、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升级。

  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按照“养身、养心、养智”的理念和“避寒、避暑、避霾”的目标,推进文化和康养旅游产业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发,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全力实施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推动“康养+文旅”“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农业”“康养+运动”深度融合,加快安宁河流域综合开发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安宁河谷开发升级,持续扩大“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一批集种植、加工、体验、康养于一体的精品果园、精品农庄。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树立新的区域发展观、资源观和开放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加强与中央部委、省级部门和成都市、重庆市的对接联系,认真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情况、可研方向、政策举措、发展重点,深入对接省上相关部门,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发挥我市在水光风资源、基础原材料、钒钛新材料等方面的优势,找准我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角色定位、协作路径和着力重点,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与成渝地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装备制造、康养文旅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探索“总部在成渝,基地在攀枝花”“研发设计在成渝,转化生产在攀枝花”等合作模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将攀枝花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南向开放门户。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推进体系和工作专班,促进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谋划推动相关工作,从资源产业、交通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力,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独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城市。

  (五)落实和完善公共服务制度,着力打造“一枢纽五高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一枢纽五高地”建设为统揽,创新和完善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引领和促进城市基层治理,提高城市的畅通度、宜居度、文明度和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进一步擦亮“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城市品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和攀大、宜攀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协调云南加快攀大、丽攀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积极争取将机场迁建、攀盐高速公路、宜西攀高铁、攀昭铁路、成昆高铁(攀昆段)前期工作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开通攀枝花至米易、攀枝花至西昌动车,积极推动开通至秦皇岛等城市航线。加快推进市内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工程、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村道完善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着力构建“区域相互连通、城市干线畅通、城乡路网相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分类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职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创建区域教育质量、教育改革、教育资源“三大区域教育中心”,打造一批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品牌,努力实现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队伍结构与素质水平等“五个区域领先”。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统筹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施优质医疗服务计划,完善人才强卫措施,设立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省、市级特色重点专科,深化智慧医疗、人类辅助生殖、口腔等特色医疗服务,加强医疗与旅游、运动、养老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优质多元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具有较强引领辐射能力的区域公共卫生网络,加快建设健康城市示范市。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抓好太阳文化、颛顼文化、大笮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和阳光山水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发挥三线文化的统揽和牵引作用,完善三线遗迹遗址的保护机制,推进三线文化资源开发运用,完善三线建设博物馆总分馆体系,讲好攀枝花三线历史和英雄故事,谋划推出一批三线主题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把攀枝花打造成全国三线建设研究的资源库、三线文化历史的研究中心、“三线精神”的传承地和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打造区域信息高地,发挥气候宜人、电能丰富、城镇化和工业化率高等优势,加大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力度,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开展重大科技项目集中攻关,创建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海洋用钛及钛合金系列产品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创新开发,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六)落实和完善先进文化制度机制,凝聚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精神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工作导向,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健全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文化旅游全域化融合发展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文化生产发展体制机制,鼓励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和攀枝花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三线精神和攀枝花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和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教育。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七)落实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机制、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和工作协调机制,争创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抓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法治攀枝花建设,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法律手段调节社会关系、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稳定风险评估“七步工作法”,优化涉稳情报日常研判、战时研判模式,源头预防化解风险隐患。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构建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三治融合”“四防并举”新模式。创新完善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遵法评理、诉源治理等调解机制,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政法、智慧信访建设,深化“智慧城市”“智慧小区”建设应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把全国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示范市建设纳入智慧城市统规统建,依托市综治中心建设,整合应用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和信息资源,推动智能化应用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八)落实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鼓励创业、保障就业制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维护全市就业稳定。做好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试点工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做好企业招工服务,缓解招工难问题。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高素质产业技能人才队伍。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保、低保等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适时调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特殊群体关爱保障制度,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加工伤保险等工作。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和风险防控,保障社保基金安全。

  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脱贫攻坚,重点抓好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工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携手凉山州创建全国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发展示范区。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落实县(区)责任和部门管理监督职责,加强源头治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查,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落实“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布重大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农民工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综合服务。

  (九)落实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要求,主动扛起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建设政治责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资源环境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线一单”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差别化、分区管控的生态环境准入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和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全面抓好森林资源管护,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全攀行动,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绿色产业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源头管理,推动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生态保护。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建立生态环境责任、监管及信用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强化基层导向,夯实城乡基层治理基础

  (一)全面提升基层党的领导能力

  完善基层党的全面领导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党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和小区党组织监督、评议和管理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制度机制,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健全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机制,探索城乡结合部党建,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积极稳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规范村级事务,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加大互联网行业、商会协会等新兴领域党建力度,推动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注重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化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创新升级评优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农民工党建、康养产业党建、军地共建党建、企业联盟党建“四大特色党建”,推动辖区大企业等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提升基层管理协调能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村党组织提名推荐,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决定,建立重大项目实施单位与村党组织沟通协作机制。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街道社区评价市县部门(单位)和在职党员制度,优化乡镇(街道)职能和机构设置,理顺县(区)部门和乡镇(街道)职责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按相关规定赋予基层更多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属职能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和选拔任用征得同意权、街道社区规划和公共设施布局参与权、街道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

  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一肩挑”,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委会主任、“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制度,推动小区党组织书记或成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或成员。实施村(社区)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加大从优秀农民工、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社工人才等群体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力度,探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

  (二)全面提升基层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度机制,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监督、分配机制,加快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落实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先进村”百村连片示范、“空壳村”百村整体提升“双百工程”,探索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土地流转经营、开展服务创收、发展农村物业等村集体经济模式,加大用地、信贷、财政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集中力量打造农村集体经济成片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经济。以提高服务社区居民和企业能力为目标,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社区,发展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为主的社区经济。支持知名企业入驻社区,加快发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逐步扩展到家政中介、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便民服务。探索“O2O+社区”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电商、小区金融、物业增值服务。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街区。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实施“最多跑一次”惠民服务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律师、调解、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建设全面覆盖的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法律服务供给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构建基层矛盾风险防控机制,引导教育群众知法守法,矛盾风险及时掌控,矛盾纠纷就地受理、就地化解,为群众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制定乡镇(街道)职责事项清单,提供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将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资助和公益创投等方式,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渠道。高标准建设集党性教育、组织活动、党建特色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市级以上产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备案制度,确需社区协助办理的事项,须经县(区)党委审核同意并提供经费和必要工作条件,实现费随事转。

  (三)全面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清理村(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子,依法规范村(社区)工作事项,推进减负增效。健全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凡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决。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公共设施管理运行、民情收集反馈、矛盾综合协调处置、服务惠民等基层自治机制。

  大力培育基层社会组织。鼓励县(区)建立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制定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扶持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

  实施社区志愿服务行动。推广运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和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者培训、评价、激励表扬等制度措施,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和证明出具工作。探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搭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网络对接平台,强化“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工作机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落实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督促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开展“时间银行”“绿色账户”等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发展专业性志愿服务组织,打造“阳光志愿 花城有爱”等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鼓励基层治理创新创造

  支持城乡基层开展创新探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激励基层创新创造的制度,鲜明创新实干导向,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基层立足实际开展创新探索,激发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动力。认真落实乡村振兴先进县和示范乡村、民族团结示范县和示范乡、法治示范乡村等创建工作,实现以创建促治理、以治理赢创建。定期评选表扬一批乡镇(街道)、村(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组织书记。

  强化政策支持和干部人才保障。健全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开拓创新者担当。加大基层公务员招录力度,将公务员职级职数向基层倾斜。采取特设岗位等方式引进基层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行基层人才评价特殊支持政策,实施选调生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基层治理试点村任第一书记。完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考试考核聘为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的具体措施。健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和“全岗通”工作机制。健全村(社区)办公经费和干部、社会工作者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激发基层组织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在市委组织部设立办公室,履行牵头统筹、组织协调、督导落实、考核激励等职责,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法定职责,主动承担职能范围内的治理工作,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区)党委要抓紧组建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具备条件的可在机构限额内单设城乡基层治理机构。要健全治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下一级党组织制度,加强统筹指导、协调配合、督促检查,确保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制度执行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治理全过程,强化制度执行力,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三)强化治理创新

  鼓励各级各部门立足实际深化治理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大胆探索创新区域治理、乡村治理、城市治理和部门治理、行业治理、网络治理等方式方法,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群众的力量、市场的办法、法治的措施、科技的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共同推进攀枝花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审核: 何强   责任编辑: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