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有道“迷彩”的铜墙铁壁!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仁和区民兵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纪实

  □周宗杰滕德银本报记者王南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仁和区人武部在军分区党委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成立民兵防抗新冠肺炎应急分队,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闻令而动——坚守疫情防控最前沿

  1月26日,仁和区人武部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党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上级党委工作要求,就全区民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会后随即发布命令,400多名民兵和退役军人火速出击,奔赴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1月26日至今,平地镇白拉古的民兵连长徐友和带领13名民兵一直值守在攀枝花田房检查站联防联控卡点,每天对往来车辆和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排查和监测。他说:“正月初一前后几天,每天从云南方向进入四川的车辆约有1万辆,这段时间每天也有800辆左右。虽然辛苦,但我们排查得越严格,辖区群众安全就越有保障。”

  和田房防控卡点一样,在仁和区的各主要道路入口,都有一批身穿迷彩服的民兵在站岗执勤,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仁和区境内交通要点较多,并且多处和云南及凉山州接壤,要想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疫情“防火墙”,任务相当重。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在这场突然发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根据仁和区实际,第一时间把400余名民兵全部安排到73个防控点,各就各位。”区人武部部长付建忠说。

  宣传引导、维持秩序、监测体温、联系车辆、安排住宿、送过往旅客上车……在各防控点执勤的民兵与公安、武警、动检、医生一道,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在田房、拉鲊、鱼塘、福田、金江等防控点,昼夜温差大,特别是晚上风大、寒冷,温度只有几度左右。

  “穿着大衣,有车经过的话就检查,没车经过的话,我们就在防控点原地踏步,以此增高体温。这是副班长孙相太发明的好办法!”驻守在田房防控点的民兵山高富这样说。

  “这里风太大了。晚上,江边的风把帐篷的绳子都吹断了几次。”在拉鲊防控点,班长王云金说。在防控点旁边,还有两个大火盆,实在是太冷了,他们不得不烤火取暖。

  “顿顿吃盒饭,我算是找到了当年当兵的感觉了!”福田防控点民兵党员李富民深有感触地说。

  “这段时间家里果树修枝、种豆子、种西红柿这些活,就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晚上执完勤,我白天还要回家尽量帮着干农活。”民兵山永富这样说。他是上门女婿,岳母在年前摔了一跤,出院后还不能走路。

  福田镇的张华超、仁和镇的徐良和、金江镇的夏祖国,他们三人的老婆刚刚生孩子不久,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攀枝花火车站、攀枝花火车南站和拉鲊大桥防控点,每天都有上百人被民兵们“礼送出境”。“我很感激这些穿迷彩服的人!他们帮我们填表,联系车辆,甚至还送我们上车离开攀枝花。”2月14日,从云南乘坐动车到攀枝花火车南站下车,要到西昌打工的旅客谢大姐这样说。

  党员带头——攻坚克难勇担当

  在400余人的民兵队伍中,共产党员有118名,而且他们中大多数都是退役军人。近年来,这群民兵党员、退役军人党员,积极参与市委、军分区党委号召的军民融合开展“服务三五家普通群众,带动十几人爱党报国”活动,在抢险救灾、为民服务的一线,他们屡次冲锋在前、吃苦在前。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急关头,他们同样一往无前,他们记住的只是自己党员的身份和民兵的身份。

  “虽然火车站人流量大,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我们民兵不会退缩,特别是我们党员更是冲在最前面。”2月14日,在攀枝花火车站防控点执勤的鲍家强直言。

  在平地镇和云南省接壤的小石桥防控点的孙尚礼说:“谁监测体温,谁开后备箱检查,谁询问情况,我们都按标准执行,一个环节都不落下,一个细节都不忘记。党员带头执好勤,树立好榜样。”

  40岁的张学才在大龙潭乡与凉山州会理县接壤的拉鲊大桥防控点值守。他说:“病毒很‘狡猾’,但只要按规定执好勤,就是对全市人民的最好‘防护’。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守好这座桥就是践行我的初心和使命。”

  这就是仁和区400余名民兵甘于奉献最真实的写照。在啊喇乡大竹村,村党支部组织轮班在家的民兵,多方联系客户,帮助采摘蔬菜、装运销售。“不在防控点执勤的时候,我们民兵这两天就在忙群众焦心的卖菜这件大事情。这也是团结群众抗击疫情的好办法。”党支部书记刘文周说。

  “民兵党员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推进了军地共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仁和区人武部政委敖文钧说:“这场疫情是个大考验,全区民兵队伍经受住了这个考验,人人都是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闪亮的星星。”

审核: 何强   责任编辑: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