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糕点妈妈”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9-07-25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 梁波

  6月19日下午,盐边县永兴镇,付锡荣忙着把刚筛好的芝麻摊在一个大簸箕里,放到阴凉处,这时放在木凳上的电话响了,是从前的老邻居、现在定居泸州的黄永生老人打来的,要订5封饼。

  中秋节快到了,每年这个时候,付锡荣都要为做月饼而忙碌,像这样的订饼电话,几乎天天都会接到。

  今年64岁的付锡荣,是周府糕点店第四代“掌门人”,镇上的大人孩子都叫她“糕点妈妈”。

  传承了四代的周府糕点,是怎样的一个店?如今的掌门人,为什么会是一个付姓的女子?

  要找寻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必须穿越百年的世纪烟云——

  上世纪,民国初年,身怀绝技的“周府糕点”的创始人周兴福从江西举家迁徙到茶马古道上的永兴镇,在此开店做糕,其使用老炭火烤制的糕点,酥香化渣,成为过往古镇的贩夫走卒、十里八村的乡亲惦记的美食。

  岁月流逝,曾经繁荣的茶马古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周府糕点也没有了当年顾客盈门的热闹,但却品质依旧,即使在微利都难以保证的凋敝时期,周家人仍秉承祖训,坚持营业。

  付锡荣与周府糕点的缘分,始于37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

  1982年深冬,永兴镇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生命走到尽头的周府糕点第三代传人周继尧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糕粉子已经发好了,不能等。”当时忙着为老人办丧事乱成一锅粥的周家人谁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只有刚过门的新媳妇付锡荣记下了。

  在周家,过了发酵期的糕粉子是绝对不能做糕的,那一晚,年轻的付锡荣独自一人在糕点房里忙了一夜,终于把老人没有来得及做的糕点准时摆在了店里的货架上,自此以后,作为周家的长房儿媳,她守着老人的一句话,守着老店,一守就是37年。

  每年,从农历春节开始,在付锡荣的带领下,周家人要为做饼做糕准备长达半年的时间,自行熬制猪板油、菜籽油,制备火腿,自买糯米、砂糖、核桃、芝麻、薏仁、桔子,手工制面皮、馅料,从农历六月开始做饼做糕,一口大铁锅,一盆烧红的炭火,经夜不熄,一直忙碌到八月十五,糕、饼的酥香飘满整个永兴镇。

  今年5月,为了鼓励全县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创新实践、接续传承的能工巧匠,推动各行各业实现“精致化”生产,打响乡村振兴的“盐边精造”品牌,盐边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大笮工匠评选,付锡荣成为10名大笮工匠之一。

  对于荣誉,付锡荣很淡定,做了一辈子糕点,她最大的愿望是把祖祖辈辈传下的技艺一直延续下去。

  令她欣慰的是,尽管在医院上班的女儿、在镇上开超市的儿子平常各忙各的,但到了每年做月饼的时候,都会回来帮着她一起做,她的技艺也传了个八九不离十。如今,县上的部门正积极为“周府糕点”申请商标专利,而全市阳光康养产业的发展也为她家的百年老店带来了盎然生机。

  “去年,烤了3万个月饼,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地客人买走的,今年再多做点。”周家的糕点房里,站在一口直径1米多、传了四代人的大铁锅前,目光笃定的付锡荣告诉记者,她感觉,老店曾经的繁荣光景又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