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是破解难题的钥匙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9-03-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论切实用好市党政代表团赴“两广”考察学习成果

  □本报评论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问道“两广”,千里“取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创新,是留给我市党政代表团的至深印象之一。

  攀枝花具有良好的创新基因和深厚的创新基础,50多年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近期四川省发布的《四川创新指数2018》报告中,攀枝花位居第二,仅次于成都。然而,对标“两广”,我们的创新工作还存在理念滞后、人才短缺、重点不突出、机制不完善、发展不均衡、整体氛围不够浓厚等诸多短板。

  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的源头活水。思想固化,发展则受制;理念不新,一切都难新。广州、深圳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不遗余力打造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这些都启示我们:创新!攀枝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就必须创新理念,我们可以此次学习考察取得的成果为参照系,全面审视,逐一对标,着力破除阻碍理念创新的思想障碍。

  发展活力在科技,科技源泉在创新。广州、深圳、南宁等地的实践证明,推动科技创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握主攻方向,精准发力。既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又要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 (下转2版)

  (上接1版)还要围绕重点产业推动创新,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成为便民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各项创新技术展示出“南宁智造”的魅力,在南宁乃至广西树立起一面全面创新驱动的旗帜;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从2015年4月规模化投产后,迅速将市场的触角延伸至航空航天、高铁、地铁、汽车、轮船等领域,创下了一年工业产值60亿元的辉煌业绩。纵观“两广”,正是科技创新给他们带来了勃勃生机。攀枝花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在技术上创新突破,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钒功能材料、高端钛合金、民用钛制品等技术攻关力度,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进一步培育和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培育和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破除体制机制桎梏、优化创新环境至关重要。“平均一天就有46件发明专利”是目前的“新深圳速度”。深圳的创新环境为什么这么好,创新成果转化率为什么那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重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对推动科技创新、统筹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的激励和催化作用。攀枝花要加强与北大、清华、川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鼓励攀钢等大企业健全研发体系,进一步加强奥林匹克双创中心建设,培植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同时,促进各类要素向创新领域倾斜流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创新发展资金保障。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攀枝花要用好“人才新政七条”等政策,加快引进、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注入不竭动力。

  新常态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风好正扬帆,围绕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才能“创”出攀枝花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谱写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