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下“绣花”功夫 挪穷窝拔穷根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7-11-19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攀枝花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本报记者 彭莉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2017年,既是我市“三年集中攻坚”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全省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我市计划完成35个贫困村退出、2189户8697人脱贫。3年前,攀枝花正式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全市上下集中火力啃硬骨头,挪穷窝、拔穷根,让贫困户心里燃起希望。

  如何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我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汇全市之力、聚各方之财、集全民之智,打破“单兵作战”壁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攻城拔寨之势,向脱贫攻坚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总攻。

  “捷报”频传。截至2016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9658户37792人减至3886户15776人,贫困发生率由7.2%降至3%。脱贫户人均最高增收2万多元,年均增收2580多元,为我市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 夯实基础设施

  打赢这场攻坚战,要在基础设施上下足功夫,拓宽老百姓的致富渠道,让贫困户看到希望。

  “基础设施抓起来,脱贫致富的路才走得通。”这是余自彬担任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后元村“第一书记”时的心得。2016年1月,余自彬踏上后元村那片贫瘠的土地,眼前是一下雨就泥泞难行的道路,不通移动信号的村庄,还有部分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困难。为此,余自彬决定从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此后,10公里村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开工建设,新建通组道路8公里;建饮水池、铺设饮水管道,基本解决32户153人饮水问题;规划建设移动通讯基站,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解决贫困村的“孤岛”困境,终于打开了这场攻坚战的突破口。

  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市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2017年,完成31个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123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45.3公里,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新增和改善恢复农田节水灌溉面积7000余亩,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5700余亩,新建蓄水池306口,整治沟渠90公里,管道架设581公里,新建提灌站5座;46个农网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

  扶智示范 科技引领脱贫

  扶贫先扶智,转变落后观念才能谈发展。

  2016年8年,盐边县温泉彝族乡道角村建起了全市贫困村第一家“农民学校”和“农民影院”,吹响科技文化扶贫的号角,一场场学习和培训,逐渐扭转了村民的落后观念。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

  提高贫困户脱贫信心,解决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攀枝花下足“绣花”功夫,充分发挥企业、基地、专合组织等社会扶贫力量,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区、点)和示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在后进贫困村、贫困户上抓落实,强化“抓两头带中间”,把扶贫和扶智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仁和区福田镇探索建立了“科技专家+示范户+对子户+一般农户”示范区,建成优质芒果基地2.8万亩,2016年底人均收入较2014年增收2500多元。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贫困山区核桃、桃、芒果等产业领域推广,复制基地14个、14万余亩,建立示范户169户,对子户611户,培养重点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500余人,为同类地区科技精、准、快产业扶贫,做出了“产业脱贫、科技致富、共同富裕”的样板。

  “福田模式”的示范力量,在全市贫困村逐步营造出“你追我赶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因地制宜 优化产业布局

  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探索产业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念好脱贫致富经。

  我市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高寒或二半山区,生产条件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布局。为此,我市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在河谷地区优先发展冬季蔬菜、枇杷、芒果等产业,二半山区发展烤烟、蚕桑、中药材和特色经济林等产业,在高寒山区发展肉牛、黑山羊等草食牲畜和温带水果等产业。

  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标杆村。全村因地制宜转型发展林果业,5100亩核桃逐步挂果,2000亩青花椒、500亩樱桃初见效益。同时,按照“同种摇钱树、同喂致富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万亩林”生态林业扶贫+林下种植养殖项目,成立了村民入股的专业合作社,发动全部贫困户入股。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合作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仙山村打好“长短结合”产业发展组合拳,打破贫困“魔咒”成功脱贫摘帽,只是我市诸多脱贫攻坚战绩的其中之一。

  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要求,我市创新开展“5+2”产业发展模式,稳步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目前,贫困地区“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特色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已初具规模,贫困地区产业销售“链条”逐步打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或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或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